2007年,各大输入法软件争相斗艳,而Google中国也不甘示弱,在改名为“谷歌”后,本地化进程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大,主推.cn域名、TOP排名等一系列举措,让人看到Google本地化进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不过这种平静在4月4日Google推出了谷歌输入法的时候被彻底打破了。
就在谷歌输入法推出后不到几个小时,搜狗的技术人员在网上发帖称某些词汇是盗用了搜狗的词库,并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搜狐方面称,4月5日,谷歌输入法进行了第一次升级,新版本中将搜狗输入法一些明显的词库“指纹”删除。
搜狗的词库为了防止盗用,在词库建立之初就加入了词库指纹,也就是十几个很偏僻、但不影响输入的词汇,里面有几位搜狗员工的名字。不过后来发现这些词汇都能在谷歌拼音输入法中打出来,搜狗由此认定词库被盗用。
事件发生之初,谷歌一直对此事采取回避态度,并悄然在后续升级版本中删除了具有争议的词库内容。4月8日,搜狐就“谷歌拼音涉嫌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一事发表正式声明,指责Google(谷歌)非法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并表示强烈愤慨。
但据业内人士称,排除此事件的炒作成分,单就数据库构成来说,数据库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汇编作品,尤其是输入法词库中的元素词根本身就属于公共领域,谷歌是否抄袭、盗用,还很难说,只要谷歌的输入法数据库在排列组合上具有原创性,本身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数据库作品,很难说抄袭了搜狗,侵犯了其权益。
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谷歌发表声明道歉,指出谷歌词库在试验阶段确实包含了一些非 Google 的数据源,并愿意直面自己的问题,更因此对用户及搜狐公司等表示歉意。显然,Google一开始就采取诚恳的道歉态度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不过Google在舆论危机和竞争对手压力面前,还是有些不够成熟。这一事件对谷歌的品牌有一定的挫伤,看来“欲速则不达”,是这次事件应该记住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