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个名词"控制台(console)",它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使用字符操作界面的人机接口,例如dos。我们说控制台命令,就是指通过字符界面输入的可以操作系统的命令,例如dos 命令就是控制台命令。我们现在要了解的是基于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控制台命令。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和dos 命令不同的是,Linux 的命令(也包括文件名等等)对大小写是敏感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输入的命令大小写不对的话,系统是不会做出你期望的响应的。
1. ls
这个命令就相当于dos 下的dir 命令一样,肯定是我第一个就要介绍的,这也是Linux控制台命令中最为重要几个命令之一。ls 最常用的参数有三个: -a -l -F。
ls -a
Linux 上的文件以.开头的文件被系统视为隐藏文件,仅用ls 命令是看不到他们的,而用
ls -a 除了显示一般文件名外,连隐藏文件也会显示出来。
ls -l(这个参数是字母L 的小写,不是数字1)
这个命令可以使用长格式显示文件内容,如果需要察看更详细的文件资料,就要用到ls -l 这个指令。例如我在某个目录下键入ls -l 可能会显示如下信息(最上面两行是我自己加的):
位置1 2 3 4 5 6 7
文件属性文件数拥有者所属的group 文件大小建档日期文件名
drwx------ 2 Guest users 1024 Nov 21 21:05 Mail
-rwx--x--x 1 root root 89080 Nov 7 22:41 tar*
-rwxr-xr-x 1 root bin 5013 Aug 15 9:32 uname*
lrwxrwxrwx 1 root root 4 Nov 24 19:30 zcat->gzip
-rwxr-xr-x 1 root bin 308364 Nov 29 7:43 zsh*
-rwsr-x--- 1 root bin 9853 Aug 15 5:46 su*
下面,我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些显示内容的意义。
第一个栏位,表示文件的属性。
Linux 的文件基本上分为三个属性:可读(r),可写(w),可执行(x)。但是这里有十个格子可以添(具体程序实现时,实际上是十个bit 位)。第一个小格是特殊表示格,表示目录或连结文件等等,d 表示目录,例如drwx------;l 表示连结文件,如lrwxrwxrwx;如果是以一横"-"表示,则表示这是文件。其余剩下的格子就以每3 格为一个单位。因为Linux是多用户多任务系统,所以一个文件可能同时被许多人使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设好每个文件的权限,其文件的权限位置排列顺序是(以-rwxr-xr-x 为例):
rwx(Owner)r-x(Group)r-x(Other)
这个例子表示的权限是:使用者自己可读,可写,可执行;同一组的用户可读,不可写,可执行;其它用户可读,不可写,可执行。另外,有一些程序属性的执行部分不是X,而是S,这表示执行这个程序的使用者,临时可以有和拥有者一样权力的身份来执行该程序。一般出现在系统管理之类的指令或程序,让使用者执行时,拥有root 身份。
第二个栏位,表示文件个数。
如果是文件的话,那这个数目自然是1 了,如果是目录的话,那它的数目就是该目录中的文件个数了。
第三个栏位,表示该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若使用者目前处于自己的Home,那这一栏大概都是它的账号名称。
第四个栏位,表示所属的组(group)。
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拥有一个以上的组,不过大部分的使用者应该都只属于一个组,只有当系统管理员希望给予某使用者特殊权限时,才可能会给他另一个组。
第五栏位,表示文件大小。
文件大小用byte 来表示,而空目录一般都是1024byte,你当然可以用其它参数使文件显示的单位不同,如使用ls -k 就是用kb 莱显示一个文件的大小单位,不过一般我们还是以byte 为主。
第六个栏位,表示创建日期。
以"月,日,时间"的格式表示,如Aug 15 5:46 表示8 月15 日早上5:46 分。
第七个栏位,表示文件名。
我们可以用ls -a 显示隐藏的文件名。
Ls -F(注意,是大写的F)
使用这个参数表示在文件的后面多添加表示文件类型的符号,例如*表示可执行,/表示目录,@表示连结文件,这都是因为使用了-F 这个参数。但是现在基本上所有的Linux 发行版本的ls 都已经内建了-F 参数,也就是说,不用输入这个参数,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分辨符号。
2. cd命令
这个命令是用来进出目录的,它的使用方法和在dos 下没什么两样,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但有两点我补充一下。
首先,和dos 不同的是Linux 的目录对大小写是敏感的,如果大小写没拼对,你的cd操作是成功不了的。
其次,cd 如果直接输入,cd 后面不加任何东西,会回到使用者自己的Home Directory。
假设如果是root,那就是回到/root.这个功能同cd ~是一样的。
3. mkdir,rmdir命令
mkdir 命令用来建立新的目录,rmdir 用来删除以建立的目录,这两个指令的功能不再多加介绍,他们同dos 下的md,rd 功能和用法都是基本一样的。
4. cp命令
这个命令相当于dos 下面的copy 命令,具体用法是:
cp -r 源文件(source) 目的文件(target)
参数r 是指连同元文件中的子目录一同拷贝。熟悉dos 的读者用起这个命令来会觉得更方便,毕竟比在dos 下面要少敲两下键盘。
5. rm命令
这个命令是用来删除文件的,和dos 下面的rm(删除一个空目录)是有区别的,大家千万要注意。Rm 命令常用的参数有三个: -i,-r,-f。
比如我现在要删除一个名字为text 的一个文件:
rm -i test
系统会询问我们:"rm:remove 'test'?y",敲了回车以后,这个文件才会真的被删除。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linux 不象dos 那样有undelete 的命令,或者是可以用pctool 等工具将删除过的文件救回来,linux 中删除过的文件是救不回来的,所以使用这个参数在删除前让你再确定一遍,是很有必要的。
rm -r 目录名
这个操作可以连同这个目录下面的子目录都删除,功能上和rmdir 相似。
rm -f 文件名(目录名)
这个操作可以进行强制删除。
6. mv命令
这个命令的功能是移动目录或文件,引申的功能是给目录或文件重命名。它的用法同dos 下面的move 基本相同,这里不再多讲。当使用该命令来移动目录时,他会连同该目录下面的子目录也一同移走。另外因为linux 下面没有rename 的命令,所以如果你想给一个文件或目录重命名时可以用以下方法:
mv 原文件(目录)名新的文件(目录)名
7. du,df命令
du 命令可以显示目前的目录所占的磁盘空间,df 命令可以显示目前磁盘剩余的磁盘空间。
如果du 命令不加任何参数,那么返回的是整个磁盘的使用情况,如果后面加了目录的话,就是这个目录在磁盘上的使用情况(这个功能可是dos 没有的呦)。不过我一般不喜欢用du,因为它给出的信息是在是太多了,我看不过来,而df 这个命令我是最常用的,因为磁盘上还剩多少空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8. cat命令
这个命令是linux 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令,它的功能是显示或连结一般的ascii 文本文件。cat 是concatenate 的简写,类似于dos 下面的type 命令。它的用法如下:
cat text 显示text 这个文件
cat file1 file2 依顺序显示file1,file2 的内容
cat file1 file2>file3 把file1,file2 的内容结合起来,再"重定向(>)"到file3 文件中。
"〉"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符号,是往右重定向的意思,就是把左边的结果当成是输入,然后输入到file3 这个文件中。这里要注意一点是file3 是在重定向以前还未存在的文件,如果file3 是已经存在的文件,那么它本身的内容被覆盖,而变成file1+file2 的内容。
如果〉左边没有文件的名称,而右边有文件名,例如:
cat >file1
结果是会"空出一行空白行",等待你输入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Ctrl]+[c]或[Ctrl]+[d],就会结束编辑,并产生file1 这个文件,而file1 的内容就是你刚刚输入的内容。这个过程和dos 里面的copy con file1 的结果是一样的。
另外,如果你使用如下的指令:
cat file1>>file2
这将变成将file1 的文件内容"附加"到file2 的文件后面,而file2 的内容依然存在,这种重定向符〉〉比〉常用,可以多多利用。
9. more,less命令
这是两个显示一般文本文件的指令。
如果一个文本文件太长了超过一个屏幕的画面,用cat 来看实在是不理想,就可以试试more 和less 两个指令。More 指令可以使超过一页的文件临时停留在屏幕,等你按任何的一个键以后,才继续显示。而less 除了有more 的功能以外,还可以用方向键往上或网下的滚动文件,所以你随意浏览,阅读文章时,less 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10. clear命令
这个命令是用来清除屏幕的,它不需要任何参数,和dos 下面的clr 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果你觉得屏幕太紊乱,就可以使用它清除屏幕上的信息。
11. pwd命令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显示用户当前的工作路径,这个命令不用多说,大家一试即知。
12. ln命令
这是linux 中又一个非常重要命令,请大家一定要熟悉。它的功能是为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不的链接,这个命令最常用的参数是-s,具体用法是:
ln -s 源文件目标文件
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目录,用到相同的文件时,我们不需要在每一个需要的目录下都放一个必须相同的文件,我们只要在某个固定的目录,放上该文件,然后在其它的目录下用ln 命令链接(link)它就可以,不必重复的占用磁盘空间。例如:
ln -s /bin/less /usr/local/bin/less
-s 是代号(symbolic)的意思。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ln 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它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第二,ln 的链接又软链接和硬链接两种,软链接就是ln -s ** **,它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镜像,不会占用磁盘空间,硬链接ln ** **,没有参数-s, 它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如果你用ls 察看一个目录时,发现有的文件后面有一个@的符号,那就是一个用ln 命令生成的文件,用ls -l 命令去察看,就可以看到显示的link 的路径了。
13. man命令
如果你的英文足够好,那完全可以不靠任何人就精通linux,只要你会用man。Man 实际上就是察看指令用法的help,学习任何一种UNIX 类的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使用man 这个辅助命令。man 是manual(手册)的缩写字,它的说明非常的详细,但是因为它都是英文,看起来非常的头痛。建议大家需要的时候再去看man,平常吗,记得一些基本用法就可以了。
14. logout命令
一看就知道了,这是退出系统的命令,我就不多说了。要强调的一点是,linux 是多用户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因此如果你不用了,退出系统就可以了,关闭系统你就不用操心了,那是系统管理员的事情。但有一点切记,即便你是单机使用linux,logout 以后也不能直接关机,因为这不是关机的命令。
15. Mount 命令
这是Linux 初学者问得最多的问题。由于大家已习惯了微软的访问方法,总想用类似的思路来找到软盘和光盘。但在Linux 下,却沿袭了UNIX 将设备当作文件来处理的方法。
所以要访问软盘和光盘,就必须先将它们装载到Linux 系统的/mnt 目录中来。
装载的命令是mount , 格式如下: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设备名装载目录文件系统类型就是分区格式,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有许多:
msdos DOS 分区文件系统类型
vfat 支持长文件名的DOS 分区文件(可以理解为Windows 文件)系统类型
iso9660 光盘的文件系统类型
ext2 Linux 的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指的是你要装载的设备的名称。软盘一般为/dev/fd0 fd1;光盘则根据你的光驱的位置来决定,通常光驱装在第二硬盘的主盘位置就是/dev/hdc;如果访问的是DOS 的分区,则列出其设备名,如/dev/hda1 是指第一硬盘的第一个分区。装载目录,就是你指定设备的载入点。
装载软盘
首先用mkdir /mnt/floppy 在/mnt 目录下建立一个空的floppy 目录,然后输入mount-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将DOS 文件格式的一张软盘装载进来,以后就可以在/mnt/floppy 目录下找到这张软盘的所有内容。
装载Windows 所在的C 盘
mkdir /mnt/c 在/mnt 目录下建立一个空的c 目录;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c 将Windows 的C 盘按长文件名格式装载到/mnt/c 目录下,以后在该目录下就能读写C 盘根目录中的内容
装载光盘
mkdir /mnt/cdrom 在/mnt 目录下建立一个空的cdrom 目录;
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将光盘载入到文件系统中来, 将在/mnt/cdrom 目录下找到光盘内容。有的Linux 版本允许用mount /dev/cdrom 或mount/mnt/cdrom 命令装载光盘。
要注意的是,用mount 命令装入的是软盘、光盘,而不是软驱、光驱。有些初学者容易犯一个毛病,以为用上面命令后,软驱就成了/mnt/floppy,光驱就成了/mnt/cdrom,其实不然,当你要换一张光盘或软盘时,一定要先卸载,再对新盘重新装载。
卸载
卸载的命令格式是:umonut 目录名,例如要卸载软盘,可输入命令umonut /mnt/floppy。
要注意的是,在卸载光盘之前,直接按光驱面板上的弹出键是不会起作用的。
aaa0000306 于 2014-05-01 03:06:52发表: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