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汉语词典
五教的意思
五教
词语五教
拼音wǔ jiào
五教基本意思
五教意思精修版
- 1.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2. 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3. 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此指 唐 司徒 裴璩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4. 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 「五教」指上古时代人伦教化的五个纲领,相传始于虞代。据〔尚书.尧典下〕记载:舜命契担任司徒,并告诉他首先要以「五教」来教化人民。关于五教的内容有两种说法:〔左传.文公十八年〕指五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滕文公上〕则指五教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之说后起,仍应以〔左传〕为准。--作者:张鍠焜
-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司徒为五教。」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拆词解释
五:◎五 wǔ 〈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同本义 [cross]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
教:◎教 jiào 〈动〉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teach;ins...
五教相关词语
- 五棱子
果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果》:“五棱子,形甚诡异,瓣五出,如田家碌蝳状。味酸,久嚼微甘。 闽中 谓之羊桃。”
- 五教
1.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
- 五位百法
佛教语。唯识宗说明一切现象的五类一百种概念。即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以及无为法六种。见《大乘百法明门论》...
- 五腊
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
- 攒教
怂恿,唆使。《朱子语类》卷六五:“他进退亦是自然如此,不是人去攒教他进退。”
- 四教
1. 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 孔子 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 大教
1. 重要的教导和训戒。《礼记·乐记》:“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意芳讯,大教克明。”2. 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