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诤的意思
谏诤
词语谏诤
拼音jiàn zhèng
谏诤基本意思
◎ 谏诤 jiàn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
谏诤意思精修版
- 直言规劝。《韩诗外传》卷十:“言 文王 咨嗟,痛 殷商 无辅弼諫諍之臣而亡天下矣。”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歷观 秦 汉 以及 五代 ,諫諍而死,盖数百人。”一本作“ 諫争 ”。 叶君健 《自由》十四:“ 吴春茂 说这番话的态度,正如一个忠臣在对皇帝进行谏诤一样,语调非常诚恳。”
- ◎ 谏诤 jiànzhèng[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谏诤即见听。——《汉书》
- 谏诤见于[孝经]第十五章[谏诤章],文字是:「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 这段话是在曾子听完了孔子所阐述的慈爱、恭敬、安亲与扬名等孝道中的几项基本道理后,又问孔子,为人子女者,若一直顺从父母的话语,能不能算是孝道?孔子听了立刻连说「这是什麽话!」也就是认为曾子的意思是大错而错的。于是说明:无论是天子、诸侯、大夫、士或普通人,都需要有能在旁谏诤的人,才不致陷于不义之地。为人子者若只是一味地曲从父母,并不是真正的孝,而是当父母有不对之处时,必须提出自己的谏言,劝父母改正错误,才是真正的孝。 不过为人子者在对父母提出谏诤时,态度和言辞应该有特别注意之处。[论语.里仁篇]有:「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礼记.内则]有:「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父母和子女有长幼之别,父母有过错时,为人子女者在劝谏时仍应保持态度和婉;言辞谦逊,以免伤害父母的尊严,也避免失去子女应有的礼貌。如果父母不接受自己的意见,子女也不应因此而产生怨怼,可以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进谏言,以求父母能够接纳,这是在劝谏父母时,所应特别注意的。--作者:方永泉
- 直言规劝在上位的人。《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然时因群臣谏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
拆词解释
谏:◎谏 諫 jiàn 〈动〉 (1)(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同本义 [admonish;remonstrate]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
诤:◎诤 諍 zhèng 〈动〉 (1)(形声。从言,争声。因与言论有关,故从言。“诤”字本作“争”,“诤”是后起字,意思是强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程度比“谏”重。本义:直言规劝)同本义(尤指友谊诚挚的...
谏诤反义词
- 谏折
规劝争辩。《北史·辛琛传》:“刺史 李崇 ,多事产业, 琛 每諫折, 崇 不从,遂相纠举,詔并不问。”
- 谏珂
传说中的鸟名。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师旷 曰:‘东方有鸟名諫珂。其为鸟也,文身而朱足,憎鸟而爱狐。’” 明 杨慎 《凤赋》:“西有...
- 谏工
谏官。《国语·郑语》:“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 韦昭 注:“工,官也。” 宋 王安石 《左司谏王陶皇子伴读制》:“今朕欲进诸子於学,求可与...
- 谏词
谏诤的言词。 宋 曾巩 《书魏郑公传》:“ 桀 、 紂 、 幽 、 厉 、 始皇 之亡,则其臣之諫词无见焉。”
- 廷诤
廷争。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国嗣初将付诸 武 ,公独廷諍守丹陛。”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武后 信重 狄仁杰 ,羣臣...
- 斗诤
亦作“鬭諍”。同“ 斗争 ”。《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二人鬭諍,遂至天明,既相覩已,方知非鬼。”《陈书·傅縡传》:“讎敌鬭讼,岂我...
- 谏诤
◎ 谏诤 jiànzhèng[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
- 交诤
互相争吵。《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 珍 在军尝私迎其室於 汴 ,而不先请, 太祖 疑之,密令 唐宾 察之,二将不相下,因而交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