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汉语词典
愤悱的意思
愤悱
词语愤悱
拼音fèn fěi
愤悱基本意思
愤悱意思精修版
- 1. 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朱熹 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 宋 苏轼 《跋所书<清虚堂记>》:“今 子由 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书》:“执事愤悱,旁求博讨,卒未有得。” 章炳麟 《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2. 愤慨,怨恨。《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 卢文纪 等见其奏不悦,班行亦多愤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司马子长 云‘主上以倡优畜之’,此非诚言,乃愤悱之词也。”
拆词解释
愤:◎愤 憤 fèn 〈形〉 (1)(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同本义 [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 愤,懑也。——...
悱:◎悱 fěi 〈形〉 (1)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2)又如:悱悱(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
愤悱相关词语
- 愤气填膺
填:填塞;膺:胸。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形容十分气愤。
- 愤耻
1. 积久之耻辱。 唐 李翱 《论事疏表》:“窃见陛下即位以来,招怀不廷之臣,诛寇贼十餘事,刷五圣之愤耻,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兴之盛,孰有及...
- 愤怫
愤怒。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政式不虔,人用不謐;夺富挠豪,轧穷役疾。弱者逋播,悍者愤怫。” 王闿运 《丁锐义传》:“而 塔齐布 、...
- 愤时疾俗
同“ 愤世嫉俗 ”。《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輓之。”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 望溪 同时友 戴潜虚 先生……愤...
- 怨悱
1. 见“ 怨诽 ”。2. 怨恨郁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杀降》:“有诗曰:‘……山中 黄石 休相问,已乞仙人辟穀方。’其怨悱可知...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愤悱
1. 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朱熹 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唐 刘禹锡...
- 恳恳悱悱
诚挚而忧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