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成语大全
鼎足之势的意思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鼎足之势解释精修版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基本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拆字解释
- 鼎:
◎鼎 dǐng 〈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同本义 [tripod caldron]。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
- 足:
◎足 zú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
- 之:
◎之 zhī 〈动〉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
- 势:
◎势 勢 shì 〈名〉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power and authority;power and influence]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
成语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成语繁体:鼎足之勢
成语简拼:DZZS
成语注音:ㄉㄧㄥˇ ㄗㄨˊ ㄓㄧ ㄕㄧ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4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成语结构:偏正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鼎足而立
成语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