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解释精修版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基本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拆字解释
- 高:
◎高 gāo 〈形〉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同本义 [high;tall] 高,崇也,像台观高...
- 山:
◎山 shān 〈名〉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
- 仰:
◎仰 yǎng 〈动〉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
- 止:
◎止 zhǐ 〈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
- 景:
◎景 jǐng 〈名〉 (1)(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2)同本义 [sunlight]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
- 行:
◎行 hàng 〈形〉 (1)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另见 háng;héng;xíng◎行 háng 〈名〉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roa...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成语繁体:
成语简拼:GSYZJXXZ
成语注音: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8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成语例子: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第1个字是高的成语:高瞻远瞩 高下在心 高材疾足 高山流水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高风峻节 高城深堑 高文大册 高举远蹈
第2个字是山的成语:四山五岳 牛山之悲 泰山磐石 登山踄岭 游山玩景 巴山度岭 寻山问水 人山人海 登山越岭
第3个字是仰的成语:六马仰秣 司农仰屋 俛拾仰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鳞集仰流 高山仰止 钻坚仰高 驷马仰秣 俯拾仰取
第4个字是止的成语:中道而止 戛然而止 学问无止境 苟且行止 知足知止 靡所底止 欲言又止 伊何底止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第5个字是,的成语:中道而止 戛然而止 学问无止境 苟且行止 知足知止 靡所底止 欲言又止 伊何底止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第6个字是景的成语:中道而止 戛然而止 学问无止境 苟且行止 知足知止 靡所底止 欲言又止 伊何底止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第7个字是行的成语:中道而止 戛然而止 学问无止境 苟且行止 知足知止 靡所底止 欲言又止 伊何底止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第8个字是行的成语:中道而止 戛然而止 学问无止境 苟且行止 知足知止 靡所底止 欲言又止 伊何底止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第9个字是止的成语:中道而止 戛然而止 学问无止境 苟且行止 知足知止 靡所底止 欲言又止 伊何底止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