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成语大全
不约而同的意思
不约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不约而同解释精修版
-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未事先约定而彼此的意见或作法却相同。【造句】当他们提起那件趣事,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 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转眼又是一年,三个子弟不约而同,再寻旧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口里虽如此说,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终久有些疑惑。」也作「不约而合」。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转眼又是一年,三个子弟不约而同,再寻旧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口里虽如此说,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终久有些疑惑。亦作不约而合。
- 06.《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随后又见他二人不约而同,一齐来到首府,找了首府陪着他;一个看朋友,一个看亲戚。」
- 05.《镜花缘.第一八回》:「不知舅兄何以不约而同,也到那家?」
- 04.《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深浅躬不思而得,是鹭鸳班□习将来;长短气不约而同,敢莺燕窝中输了去。」
- 03.《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口□虽如此说,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终久有些疑惑。」
- 02.《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自葬后,每年清明左右,春风骀荡,诸名姬不约而同,各备祭礼,往柳七官人坟上,挂纸钱拜扫,唤做『吊柳七』,又唤做『上风流塚』。」
- 01.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六.随笔议论》:「后人议论,往往多与前人暗合。近时《容斋随笔》出入书史,考据甚新,然观以前杂说,不约而同者,十居二三。」
- 释义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语本《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不谋而合」典源《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锺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智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而(修)〔循〕其故俗,为智巧权利者进,笃厚忠信者退;法严政峻,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轶。……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也。无尺寸之势1>,起闾巷2>,杖3>棘矜4>,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5>,至于霸王6>,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者,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1)尺寸之势:微弱的势力。(2)闾巷:街巷。喻指民间。闾,音ㄌㄩˊ(3)杖:动词。执、持。(4)棘矜:戟柄。矜,音ㄐ|ㄣ。(5)壤长地进:据有的领地愈来愈多。长,音ㄓㄤˇ。(6)霸王:霸者与王者。典故说明据《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载,汉武帝时,朝中两位大臣严安和徐乐上书,文中对秦朝的灭亡有所评论。他们认为秦始皇在取得政权后,不但没有体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断发动战争,造成社会更加不安定,赋税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于是在秦始皇死后,天下群雄并起,纷纷领兵抗秦。而这些豪杰之士其实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贵族之后,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精良武器,这些人之所以「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是因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变,叛军的胜利完全是时势所趋。此处「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指没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动,没有事先约定就一起会合,后来「不约而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书证
不约而同基本解释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拆字解释
- 不: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
- 约:
◎约 約 yuē 〈名〉 (1)(形声。从糸(mì),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2)同本义 [cord] 人寻约。——《左传》注 (3)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共同商定的事...
- 而:
◎而 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
- 同:
◎同 (1)衕 tòng (2)——见“胡同” hútòng (3)另见 tóng◎同 tóng 〈动〉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converge]...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成语繁体:不約而同
成语简拼:BYET
成语注音:ㄅㄨˋ ㄩㄝ ㄦˊ ㄊㄨㄙ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4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成语结构:偏正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异口同声
成语例子: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热门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