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成语大全
伯仲之间的意思
伯仲之间
bó zhòng zhī jiān
伯仲之间解释精修版
-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 比喻程度相当,不相上下。【造句】他们两人的学术地位在伯仲之间。伯仲之间
- 才能相当,不相上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 03.《旧五代史.卷五八.唐书.赵光逢列传》:「光胤仕梁,历清显,伯仲之间,咸以方雅自高,北人闻其名者,皆望风钦重。」
- 02.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01.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源)
- 释义伯仲,兄弟间排行的次序。「伯仲之间」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典源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据《文选.卷五二.论二》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1>之于班固2>,伯仲之间耳,而固小3>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4>,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1)傅毅:?~公元89,字武仲,东汉茂陵人。博学善文,章帝时为兰台令史,与班固、贾谊共典校书,后为大将军窦宪司马。(2)班固:公元32~92,字孟坚,东汉安陵人,班彪之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着汉书,积二十余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3)小:轻视。(4)兰台令史:汉代主持整理图书及掌理书奏的长官。典故说明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当着名的文章〈典论论文〉,阐述读书人为文应有的态度。他认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开头,就说自古文人相轻,并以汉代的傅毅和班固为例。东汉章帝时,班固和傅毅同为兰台史令,一起负责书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认为这两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毅因为会写文章而得到这个职务,但他一下笔就没完没了,不知节制。」文人常会这样以自己的长处来攻击别人的缺点,事实上没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种文体,所以每个人各有各的特色,应该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才对。曹丕在文中以称兄弟排行的「伯仲」,来表示班固与傅毅的文才相当,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后来「伯仲之间」被用来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书证
伯仲之间基本解释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拆字解释
- 伯:
古称诸侯的盟主。通「霸」。 【组词】:「春秋五伯」。尊称年龄或辈分高的人。 【组词】:「老伯」、「世伯」。兄长。古人以伯、仲、叔、季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最大...
- 仲:
◎仲 zhòng 〈形〉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2)同本义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说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之:
◎之 zhī 〈动〉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
- 间:
◎间 間、閒 jiàn 〈名〉 (1)(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本义:门缝) (2)同本义。泛指缝隙;空...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成语繁体:伯仲之閒
成语简拼:BZZJ
成语注音:ㄅㄛˊ ㄓㄨㄙˋ ㄓㄧ ㄐㄧ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4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两人才能、势力不相上下。
成语结构:偏正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不相上下
成语例子: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