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成语大全
不耻下问的意思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不耻下问解释精修版
-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语出《论语.公冶长》。【造句】为学若能不耻下问,必有长足的进步。
-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 08.《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 07.《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列传四.焦竑》:「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 06.《新唐书.卷一六二.独孤及列传》:「孔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
- 05.《晋书.卷四二.王浑列传》:「陛下钦明圣哲,光于远近,明诏冲虚,询及刍荛,斯乃周文畴咨之求,仲尼不耻下问也。」
- 04.《抱朴子.内篇.勤求》:「夫读五经,犹宜不耻下问,以进德修业,日有缉熙。」
- 03.《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列传.刘廙》:「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
- 02.汉.荀悦《申鉴.政体》:「天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不拒直辞,不耻下问。」
- 01.《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源)
- 释义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语出《论语.公冶长》。△「不媿下学」、「无恶下问」典源《论语.公冶长》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3>,不耻下问4>,是以谓之文也。」〔注解〕(1)子贡:端木赐(公元前520~前456),春秋卫国人。善于经商,有口才,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科。(2)孔文子:孔圉(ㄩˇ),諡文,生卒年不详,春秋卫国大夫。(3)敏而好学:聪明好学。敏,聪慧。(4)下问:向年纪、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典故说明据《论语.公冶长》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觉得孔圉生前的为人,不适合取「文」这个諡号,因为他并不温文儒雅。于是问孔子说:「孔圉为什麽会有『文』这个諡号?」孔子认为「文」可以做另一种解释,因此回答说:「他天资聪颖又好学,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会感到羞耻,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给他『文』这个諡号了。」后来原文中的「不耻下问」就用来比喻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书证
不耻下问基本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拆字解释
- 不: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
- 耻:
◎耻 恥 chǐ 〈名〉 (1)(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disgrace]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
- 下:
◎下 xià 〈名〉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说...
- 问:
◎问 問 wèn 〈动〉 (1)(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同本义 [ask about]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成语繁体:不恥下問
成语简拼:BCXW
成语注音:ㄅㄨˋ ㄔㄧˇ ㄒㄧㄚˋ ㄨㄣ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4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结构:紧缩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功成不居
成语例子: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