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成语大全
抱残守缺的意思
抱残守缺
bào cán shǒu quē
抱残守缺解释精修版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 本指墨守残缺的古籍遗文,不愿舍弃。後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造句】抱残守缺的态度,往往是推动革新工作的阻碍。
- 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也作「保残守缺」、「补残守缺」。
- 修订本参考资料: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亦作保残守缺、补残守缺。
- 02.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读书论道,重在大端,疏于末节,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
- 01.清.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今则去先生之世已远,无所忌讳,其後嗣既出其书矣;徒以兵燹剥蚀,使海内才人皆有抱残守缺之憾。」
- 释义固守旧有残缺的经文不放。语本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後用「抱残守缺」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典源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据《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引)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後,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柏)〔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1>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哀哉!(1)挟:怀着。典故说明「抱残守缺」原作「保残守缺」。刘歆,字子骏,为汉代学者,继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对经籍目录学具卓越贡献,为中国目录学之始。哀帝时,刘歆建议古文经传立于学官,博士、朝臣反对,于是他致书太常博士,极力陈述自己的主张说:几经朝代兴迭,战火洗礼,导致现今流传的经文内容残缺脱落、错误很多。我朝开朝以来陆续发现如《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写的经书,应该以古文为根据,改正今文的错误,如果还想固守残破不全的经文,怀着害怕蒙受个人损失的私心,没有服从真理和勇于改正的公心,或是因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随口议论是非,难道不可悲吗?後来「抱残守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书证
抱残守缺基本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拆字解释
- 抱:
◎抱 bào 〈动〉 (1)(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同本义 [hold or carry in the arms]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
- 残:
◎残 殘 cán 〈动〉 (1)(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同本义 [injure;damage]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
- 守:
◎守 shǒu 〈名〉 (1)(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同本义 [duty;post]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
- 缺:
◎缺 quē 〈形〉 (1)(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
成语出处: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成语繁体:抱殘守缺
成语简拼:BCSQ
成语注音: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4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语结构:联合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故步自封
成语例子:这些似乎都是抱残守缺,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 周易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