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节的意思
箕山之节
箕山之节解释精修版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 相传尧欲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后以箕山之节指不慕荣华而隐居的高尚节操。《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也作「箕山之志」。
- 修订本参考资料:相传尧欲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后以箕山之节指不慕荣华而隐居的高尚节操。汉书˙卷七十二˙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亦作箕山之志。
箕山之节基本解释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拆字解释
- 箕:
◎箕 ji (1)——见“簸箕”(bòji) (2)另见 jī◎箕 jī 〈名〉 (1)(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同本义 [winnowing basket] 箕,簸也。...
- 山:
◎山 shān 〈名〉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
- 之:
◎之 zhī 〈动〉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
- 节:
◎节 節 jié 〈名〉 (1)(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knot;joint]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成语繁体:箕山之節
成语简拼:JSZJ
成语注音:ㄐㄧ ㄕㄢ ㄓㄧ ㄐㄧㄝ 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4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成语结构:偏正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箕山之志
成语例子: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汉书·鲍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