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
识二五而不知十
识二五而不知十解释精修版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识二五而不知十基本解释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拆字解释
- 识:
◎识 識 zhì 〈名〉 (1)旗帜。后作“帜” [flag]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2)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 二:
◎二 èr [数]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two]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
- 五:
◎五 wǔ 〈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同本义 [cross]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
- 而:
◎而 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
- 不: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
- 知:
◎知 zhī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
- 十:
◎十 shí [数] (1)(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同本义 [ten]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成语繁体:識二五而不知十
成语简拼:SEWEBZS
成语注音:ㄕㄧˊ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ㄧ ㄕㄧ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7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成语例子:唐·刘知幾《史通·品藻》:“夫回瑗可弃,而杨董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第1个字是识的成语:识微知着 识时达务 识字知书 识时通变 识多才广 识变从宜 识二五而不知十 识涂老马 识才尊贤
第2个字是二的成语:不二门 尺二冤家 合二为一 器二不匮 十二金牌 十二道金牌 百二山河 百二金瓯 寡二少双
第3个字是五的成语:一身五心 识二五而不知十 十十五五 七相五公 四分五裂 三汤五割 目迷五色 三番五次 十围五攻
第4个字是而的成语:敬鬼神而远之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息 顾左右而言他 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二五而不知十 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人得而诛之
第5个字是不的成语:敬鬼神而远之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息 顾左右而言他 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二五而不知十 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人得而诛之
第6个字是知的成语:敬鬼神而远之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息 顾左右而言他 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二五而不知十 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人得而诛之
第7个字是十的成语:敬鬼神而远之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息 顾左右而言他 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二五而不知十 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人得而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