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新华字典
纩的拼音,纩的笔顺,纩的意思


纩
拼音:kuàng / kuang
注音:ㄎㄨㄤˋ
部首:纟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 XYT
仓颉:VMI
郑码:ZTG
电码:4962
UNICODE:7EA9
四角:20100
区位码:7094
笔顺号:551413
笔顺图






纩的解释精修版
- ◎纩 纊 kuàng 〈名〉 (1)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 [silk floss] 纩,絮也。——《说文》 纩,绵也。絮之细者曰纩也。——《小尔雅》 三军之士皆如挟纩。——《左传·宣公二年》 丝纩竹箭。——《礼记·礼器》 纩为茧。——《礼记·玉藻》 厥篚纤纩。——《书·禹贡》 (2)又如:厥篚纤纩(谓把新的丝绵装在竹筐里进贡);纩衣(纩服。绵衣。纩:絮衣服的丝绵);纩息(弥留之际的呼吸。古人临死,置纩于其口鼻之上,以验气息之有无);纩絮(绵絮)
- 纩(纊) kuàng ㄎㄨㄤˋ ◎絮衣服的新丝绵。
纩基本解释
纩(纊)
kuàng ㄎㄨㄤˋ
◎絮衣服的新丝绵。
纩的象形字
纩的英语解释
名silkfloss;silkwormcocoon;
纩的词语
- 绵纩 :
亦作“緜纊”。1.丝绵。《列子·杨朱》:“ 宋国 有田夫……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纊狐狢。”《文选·左思<魏都赋>》:“緜纊 房子 ,縑总...
- 醪纩 :
酒和丝棉。喻饱暖之惠。 明 唐顺之 《李封君七十寿序》:“数千里内,吏承寧一之化,民荷悃愊之仁,军戴醪纊之赐。”
- 纩衣 :
充以绵絮之衣。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冬不纊衣,夏不汗体。”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开元宫人》:“ 开元 中,赐边军纊衣,製於宫...
- 衾纩 :
铺入被子的丝绵。《新唐书·宦者传下·刘季述》:“方寒,公主嬪御无衾纊,哀闻外廷。”
- 絺纩 :
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 唐 张说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纊忽弥年。”
- 纩缯 :
丝绵和缯帛。 陈衍 《元诗纪事·滨州民歌》:“田野桑麻一倍增,昔无粗麻今纊繒。”
- 纤纩 :
细丝绵。《书·禹贡》:“厥篚纤纊。” 孔 传:“纊,细緜。” 孔颖达 疏:“纤是细,故言细绵。”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驰騖之俗...
- 纩绵 :
亦作“ 纊緜 ”。丝绵。《后汉书·张奂传》:“地底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闺永叹》:“秋...
- 衡纩 :
比喻势利的眼光。语出《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驰騖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纊。衡所以揣其轻重,纊所以属其鼻息。” 张铣 注:“...
- 耳纩 :
指耳衣。 唐 韩愈 《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调和进梅盐。”按,纩,絮衣之丝。耳衣多絮棉,故名。
带纩字的成语
第1个字是纩的成语:
第3个字是纩的成语:
第4个字是纩的成语:寝关曝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