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新华字典
诉的拼音,诉的笔顺,诉的意思
诉
拼音:sù / su
注音:ㄙㄨˋ
部首:讠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 YRYY
仓颉:IVHMY
郑码:SPS
电码:6083
UNICODE:8BC9
四角:32741
区位码:4363
笔顺号:4533124
笔顺图
诉的解释精修版
- ◎诉 訴、愬 sù 〈动〉 (1)(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同本义 [accuse;charge;complain]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告诉,说给人听 [tell;relate;inform]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求,求助 [resort to]。如:诉诸武力 (7)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slander]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 诉(訴) sù ㄙㄨˋ 1、叙述,倾吐:告诉。诉苦。诉愿。诉衷情。倾诉。 2、控告:诉讼。控诉。上诉。申诉。败诉。撤诉。
- 陈述、倾吐。 【组词】:「告诉」、「诉说」、「互诉衷曲」。《文选.潘岳.寡妇赋》:「潜灵邈其不反兮,殷忧结而靡诉。」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 告状、控告。 【组词】:「起诉」、「上诉」。《汉书.卷十.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告诉者不绝。」《新唐书.卷一一六.王綝传》:「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
- 诋毁。《左传.成公十六年》:「取货于宣而诉公于晋侯,晋侯不见公。」《三国志.卷一四.魏书.郭嘉传》:「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 姓。如汉代有诉梵。
- 陈述、申说。 【组词】:告诉、倾诉、互诉衷情
- 控告、告状。 【组词】:起诉、上诉、诉讼
- 叙说。 【组词】:「诉说」、「诉怨」、「诉苦」。
- 控告。 【组词】:「上诉」、「控诉」、「起诉」。
- 求助、藉用。 【组词】:「诉诸武力」、「诉诸法律行动」。
诉基本解释
诉(訴)
sù ㄙㄨˋ
1、叙述,倾吐:告诉。诉苦。诉愿。诉衷情。倾诉。
2、控告:诉讼。控诉。上诉。申诉。败诉。撤诉。
诉的象形字
诉的英语解释
动tell;relate;complain;accuseappealto;
诉字歌
有言可告诉
有手能拆除
诉的词语
- 笺诉 :
求告之文;诉状。 唐 陆龟蒙 《南泾渔父》诗:“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牋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
- 互诉衷肠 :
- 诉诸武力 :
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 免诉 :
- 冤诉 :
因冤屈而上告。《旧唐书·狄仁杰传》:“ 仁杰 , 仪凤 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 狱诉 :
犹告状。《旧唐书·张镒传》:“ 建中 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詔曰:‘準鬭竞律,诸奴婢告主,非谋叛已上者,同自首法,并準律处分。’自此奴婢復顺,狱...
- 诉讼代理人 :
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一定权限之内,代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其中,根据法律的规定,代没有诉讼能力的人进行诉讼的人称为法定代理人;由法院指定,代...
- 愁诉 :
愁苦地诉说。 宋 杨万里 《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诗:“江山愁诉鶯为泣,鬼神露索天洩机。”
- 论诉 :
论辩申诉。《宋书·王藻传》:“前后婴此,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夏,四月,...
- 应诉 :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被告针对起诉状提出答辩状,并在法院开庭审理时到庭参加的行为。如被告拒绝应诉,法院仍可审理,并作出判决。
带诉字的成语
第1个字是诉的成语:
第2个字是诉的成语:如诉如泣
第3个字是诉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