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的下载终于把mandrivalinux2008free版的dvd下载到了硬盘,我非常兴奋的把mandriva2008装到了本子里。今天晚上成功的把3d效果启动了起来。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想开启3d特效,首先要安装相应的显卡驱动,其次要选择开启xorg的原生支持(开启原生支持的原因之一是xgl支持的话进入桌面之后会出现白屏现象)。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从mandriva的镜像里貌似找到了nvidia的官方驱动的rpm包。我用的是nvidiageforce7300,下载并安装了nvidia的rpm驱动包后成功的把显卡驱动模块加载到了内核。至于ati的显卡恐怕还得再等等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安装相关的支持3d效果的软件包,我用的是compiz,装上了compizconfig之后就可以配置想要开启的具体效果了。houzi兄弟今天在gentoo上也开启了3d效果,不过他用的是beryl,而且反应有些慢的离谱。
其实就mandrivalinux的安装本身来说没什么好说的,整个过程都有着十分友好的图形界面,我个人一般选择将光盘镜像拷贝到硬盘上进行安装,而且为了省事,直接刻录镜像文件中的启动镜像boot.iso(所在路径:/i586/install/images/)成为一张启动光盘。安装时只要设置bios为光盘启动,再放入刻录好的启动光盘就行了,等待显示器上出现boot:之后直接回车,mandriva的安装工作就正式开始。
跟着安装向导一步步设定,一般硬件的设定都取默认的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精挑细选一番),比较特殊的是显卡和无线网卡,这两个要等到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再来配置。好了,接下来到达的地方应该是分区界面了。这里要我们要为linux系统划出足够的空间,这里我们直接选择手工分区,进入分区界面后可以看到系统识别出的硬盘和上面存在的分区,这里要提醒一下,linux的分区格式和windows完全不同,因此如果硬盘上没有空闲分区的话我们就要压缩windows分区的空间了,linux分区办法有很多,但是有两个分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根分区/,另一个是交换分区swap,其他的分区可以视硬盘空间大小而定,这里已经涉及到了挂载点的问题,除了swap分区不需要挂载点之外,所有其他分区都要通过挂载点挂载到linux的文件系统中前面所说的根分区就是将挂载点设置为/的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的/目录也就是根目录下,以此类推,/home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的/home目录下,除了根分区和swap分区,其他分区都不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专门划出的分区,那么整个文件系统就完全在根分区上使用空间。我以前的分区方法是分/,/boot和swap三个区,现在我比较喜欢的分区方式是/,/home和swap。分区完毕并设置好挂载点后就可以格式化新建的分区并进入下一步----软件包的选择。
软件包选择其实也没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全选,不过弊端是安装时间长,并且会有一大批你也许永远不会用到的程序塞满你的宝贵的硬盘空间,因此定制还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建议是初学者直接选择套件安装就可以了,等到对软件包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之后再回过头对单个软件包进行选择。剩下的任务就是点击安装开始安装选定的软件包了,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视选择的软件包总量而有所不同。我一般安装3到4G的软件包平均下来也不过半个小时左右。
耐心的等到软件包安装完成,接下来是设置用户信息,调整配置的时间了,这里不再说明,主要强调一下这里所作的一切。
一直以来就对linux的3d桌面十分感兴趣,但是受制与我的垃圾显卡,3d桌面一直不能正常的启动。不过买了本本之后就可以一偿夙愿了,在原先的mandriva2007上我们需要下载内核的源代码包和nvidia的官方驱动程序,然后在控制台模式下进行驱动模块的安装,现在不需要了,mandriva的软件仓库里有了nvidia驱动的rpm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配置软件仓库并且下载安装nvidia的rpm包就可以了。
新装了系统之后,我首先关注的就是多媒体部分,linux系统在这方面存在许多需要我们进行配置的地方(尤其是中文用户)。首先是编解码器的安装,无论是xine还是mplayer都依靠大量的编解码器来完成对五花八门的影音文件的支持,所幸的是mplayer官方网站上可以下载到主要的编解码器,地址是:http://www.mplayerhq.hu。顺便说一句,那个网站上还可以下载到mplayer的源代码,这可是个好东东,最好下载下来,说不定一会儿会用上。将下载的解码器包解压缩,然后把它们复制到/usr/lib/codecs/下,当然考虑到对不同播放器的支持,我们最好在/usr/lib/下建立连接:ln -s -T /usr/lib/codecs /usr/lib/win32 ,注意执行这条命令是要有root权限(su和sudo可以做到这一点)。ok,目前为止我们的mplayer应该支持相当多的影音格式了,不过对于目前最常用的rm和rmvb格式来说仅仅这样做恐怕还是不够的,因此安装一个realplayer还是有必要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用它来播放,实际上我们要用的是它自带的解码器。百度一下应该可以很快找到realplayer的rpm包,安装之后找到它的解码器所在路径并且建立指向它的连接/usr/lib/real。好了,初步设置完成,现在可以看电影和其他视频了。
当然,一般情况下这样设置已经可以满足需要了,不过对于某些电影来说还存在一个问题:中文字幕。这个问题之出现在那些拥有独立字幕文件的电影中。用xine做引擎的播放器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xine-fontconv导入中文字体,然后再播放器前端中设置字幕的中文字体和编码,xine-fontconv的用法是xine-fontconv /路径/字体文件 字体名 编码,其中编码可以是gbk,gb18030,utf8等等(一般用gbk)。执行命令之后会在当前文件夹生成六个xine字体文件,记得要把它们复制到/usr/share/xine/libxine1/fonts/目录下。
如果是mplayer播放器貌似没有字体问题,直接在播放器前端设置字体什么的就行了。这个办法在2007中很好用,不过在2008里却怎么也搞不定,结果我从xine转向了mplayer,结果一次过关。
也许你会发现mplayer播放器在播放某些文件的时候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或者看到弹出错误提示,ok不要着急,让我们去命令行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看到命令行提示在什么路径下找不到某个文件,那么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如果没有那么就建立)这个路径,把提到的文件复制进去,我这样解决了部分rmvb文件无法正常播放的问题,如果你只是看到了错误信息,那么恭喜,我们刚才下载的mplayer源码包就要派上用场了。我所遇到的问题是对于aac格式的音频mplayer无法播放,而且音频解码中找不到faad。虽然我尝试着安装了faad2.5和faac1.2但是都没有任何效果,于是我开始重新编译mplayer替代系统原有的那个。实际上的编译过程十分简单,第一步,解压源码包,然后进入解压后的源码文件所在的路径,一般在编译之前强烈推荐阅读readme和相关命令的help,这里在简单查看了帮助文档之后我选择了参数gui,其他参数取默认值即可,ok,开始顺序执行一下操作
./configure --enable-gui
make
make install
以上命令都是在root权限下进行的,顺利的话应该在 /usr/local/bin里面找到mplayer这个可执行文件,注意我们一直没有删除原来的mplayer,因此我们首先要将原先存在于/usr/bin/中的mplayer文件改名,然后建立连接
ln -s -T /usr/local/bin/mplayer /usr/bin/mplayer
来保证播放器前端调用的是我们自己编译的mplayer,我在编译完成之后因为找不到libfaac而无法启动播放器,不过不要紧,找到libfaac(如果事先安装了faac1.2可以在/usr/lib/local/lib下找到需要的文件)直接复制到/usr/lib/下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播放器的前端非常多,我推荐smplayer和kaffeine,当然还有totem。
终于解决了这个历史问题,以前我的解决方案是遇到无法播放声音的文件就提取音频,转换成可以被播放的格式然后将提取出的音频文件作为外加音频载入播放器,这个工作相当的累人累机器。
thungoder 于 2007-11-09 00:36:17发表:
我的机器是宏基AS4520G本子
thungoder 于 2007-11-09 00:33:25发表:
我安装之后不能进入系统是怎么回事啊?
机器停止于如下代码就反应了,我只好强制关机:
Initrd finished
Kernel panic-not syncing : Attempted to kill init!
Codefnas 于 2007-10-31 11:38:29发表:
Mandriva 2008有空试试
界面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