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电脑还在盛行windows 98,那个动不动就蓝屏,跟死机交朋友的系统。然而那时兜售D盘的小贩手里已经有linux了。那个时候linux读成“林纽克斯”,跟红帽子等价,红帽子=林纽克斯。
不过也有很多发行版,国产的有红旗3.0、蓝点,还有Turbo 6.0。那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显卡和声卡的驱动,因为生产商不开发linux下的驱动,另外linux本身对硬件的配置也不智能化。
安装了Turbo 6.0后,进入到终端,一个黑乎乎看起来很酷的字符系统界面,虽然安装了KDE,却无法自动进入。上网搜得一大堆方法,记在本子上,逐个实验终于一个美丽的KDE界面浮现在显示器上。这是第一次突破。
第二大问题是声卡的独占问题。因为没有完善的驱动,那时的linux一次只能允许一个程序使用声卡,听音乐就别想看电影,是个想发生九个必须得闭嘴。OSS项目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OSS本身是个商业软件,因此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二个接触的linux是Mandrake 8.0(有一句广告词是:新鲜的曼德拉草)。它是一个很友好的,配置也很简单的发行版,因为那就是他的宗旨。它的开机选择菜单是lilo图形界面,而且加入了一个程序让启动界面也不再是字符界面。这样系统看起来更像是个桌面操作系统。不过KDE环境仍然不稳定,崩溃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知道linux的读音是“林纳克斯”,当再有人读成“林纽克斯”的时候,我就开始鄙视他了。典型的拿汉语的读音读英文单词,岂不是可笑至极。
mandrake向我敞开了怀抱,以后的8.2,9.2,10.2成了我的装机首选,且与conntiva合并更名为Mandriva后发行的2005,2006是我配置的最好,功能最完善的两个版本,后面的2007,2008成为了我的尝试。因为2006年另一个炙手可热的发行版ubuntu(乌班图)进入了我的视野。
这个时候linux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了,硬件驱动已经丰富,不同的磁盘格式也可以读写了,3D效果的桌面也大展身手,linux除了实用、跟美丽和酷也挂上了钩。
虽然linux的开源模式的优点很多,但是不得不说有些项目的开发效率是很低的,而且还会神秘地消失,这对那些习惯当别人fans的人来说是个扫兴的事情,我好不容易树立起一个偶像,你却红了没几天就蔫了,确实让人伤心。
现在的linux想争夺windows的蛋糕,要解决的是游戏问题。这也不是linux的错,因为现在的大多数游戏的图形引擎是基于windows的direct x的,这是一个有版权的东西,linux是万万不会被支持的。因此开发一个兼容层或者说是通讯层为游戏创造一个工作环境是个可行的方法,而且也是目前采用的方法,如wine和cedega。但是不足也显而易见,它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仍有很多游戏不能运行。
奶茶dsk 于 2007-10-22 22:43:05发表:
看好linux的未来。。。。。。
强烈支持。。:0L :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