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Linux门户
Linux帮助

内核编译问题详解

发布时间:2005-08-27 00:41:00来源:红联作者:晴
转贴
对于用户,编译一个内核版本需要的不仅是升级内核和软件那么简单。一般来说,编译后的内核都能很好地工作,但是有些功能在初始化时(准确地说是在系统初始化阶段,即init执行rc.sysini和rcx.d时)会失败。失败的情况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在笔记本上安装Red Hat 9.0的USB设备、Iptable和RPM就全部失败,而有些人在安装PCMCIA设备和FireWire设备时会失败。

如果发现某些软件包无法正常工作,可以尝试下载最新的版本或重新编译、安装旧的版本,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相应的修改来解决问题。注意请在操作前备份文件。这里将总结一些常见的错误。

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

RPM问题

进入编译好的内核后,与RPM相关的命令有些不能使用,并出现下列错误:

rpmdb: unable to join the environment
error: db4 error(11) from dbenv->open: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index using db3 -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11)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database in /var/lib/rpm
no packages



解决方法是执行“export LD_ASSUME_KERNEL =2.2.25”命令,也可以将其写入/etc/bashrc。

Glibc问题

用户可以升级Glibc标准库的软件包来解决该问题。因为有些发行版,例如Red Hat 9.0上默认安装的Glibc可能是被Red Hat内核小组修改过的。软件包的下载地址是: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2.3.2-27.9.i386.rpm

可以连同以下几个软件包一起升级: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common-2.3.2-27.9.i386.rpm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devel-2.3.2-27.9.i386.rpm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utils-2.3.2-27.9.i386.rpm

如果使用“rpm -Uvh glibc*”失败,请用命令“rpm -e”先删除旧的Glibc,然后用命令“rpm -Uvh --force glibc*”强制安装。

Hotplug(热插拔)问题

内核对热插拔功能的支持与KMOD内核线程有关。

解决方法是将/etc/rc.sysinit中所有的/proc/ksyms替换为/proc/kallsyms。执行如下命令:

#mv /etc/rc.d/rc.sysinit /etc/rc.d/rc.sysinit.bak
#sed -e 's/\/proc\/ksyms/\/proc\/kallsyms/g' /etc/rc.d/rc.sysinit.bak > /etc/rc.d/rc.sysinit



Sysfs问题

解决方法是:

◆ 建立目录/sys:#mkdir /sys

◆ 在/etc/rc.d/rc.sysinit文件中找到“mount -f /proc”,在其下一行加入“mount -f /sys”。

◆ 同样在/etc/rc.d/rc.sysinit文件中找到“action $"Mounting proc filesystem: " mount -n -t proc /proc /proc”,在其下一行加入“action $"Mounting sysfs filesystem: " mount -n -t sysfs /sys /sys”。

◆ 在/etc/fstab文件中加入“none /sys sysfs defaults 0 0”。

◆ 在/etc/init.d/halt的halt_get_remaining函数中找到“awk '$2 ~ /^\/$|^\/proc|^\/dev/{next}”,改为“awk '$2 ~ /^\/$|^\/proc|^\/sys|^\/dev/{next}”。

USB问题

新的2.6.0内核中使用的USB模块大多数已经改名,因此需要修改/etc/rc.sysinit中对USB子系统初始化的代码。将该文件中所有的“keybdev”改为“usbkbd”、“mousedev”改为“usbmouse”、“/proc/bus/usb”改为 “/sys/bus/usb”,并在/etc/init.d/halt中进行同样的修改。此外,还要在/etc/rc.sysinit中找到 “needusbstorage”,做如下修改:

needusbstorage=
if [ $usb = "1" ]; then
needusbstorage=`LC_ALL=C grep -e "^I.*Cls=08" /sys/bus/usb/devices 2>/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1.1 host controller: " modprobe ohci-hcd 2> /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HID interface: " modprobe hid 2> /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keyboard: " modprobe usbkbd 2> /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mouse: " modprobe usbmouse 2> /dev/null
fi



如果USB总线是2.0的,还需将“ohci-hcd”改为“ehci-hcd”。

Sound问题

声音部分的模块名也改变了。我的笔记本原来的声卡驱动是i810_audio,现在已改为snd-intel8x0。因此需要把下面的内容添加到/etc/modprobe.conf中:

alias char-major-14 soundcore
alias sound snd-intel8x0
alias sound-slot-0 snd-intel8x0
alias snd-card-0 snd-intel8x0
alias sound-service-0-0 snd-mixer-oss
alias sound-service-0-1 snd-seq-oss
alias sound-service-0-3 snd-pcm-oss
alias sound-service-0-8 snd-seq-oss
alias sound-service-0-12 snd-pcm-oss
install snd-intel8x0 /sbin/modprobe --ignore-install sound-slot-0 &&
{ /bin/aumix-minimal -f /etc/.aumixrc -L >/dev/null 2>&1; /bin/true; }
remove snd-intel8x0
{ /bin/aumix-minimal -f /etc/.aumixrc -S >/dev/null 2>&1; /bin/true; };
/sbin/modprobe -r --ignore-remove sound-slot-0



然后执行“modprobe sound”加载声音模块,并使用下列命令检验声卡驱动:

#cat /proc/asound/cards



显示结果如下:

0 [SI7012]: ICH - SiS SI7012
SiS SI7012 at 0xdc00, irq 11



VMware问题

解决方法是:

◆ 将/usr/bin/vmware-config.pl中所有的“/proc/ksyms”替换为“/proc/kallsyms”。使用“sed”命令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 重新运行该脚本,使用内核头文件编译新的内核模块。在编译过程中如发生错误,应该进入/usr/lib/vmware/modules/source,使用下面的命令将vmnet.tar解包:

#tar xvf vmnet.tar



◆ 进入vmnet-only目录修改bridge.c文件。将“atomic_add(skb->truesize, &sk->wmem_alloc);”修改为“atomic_add(skb->truesize, &sk->sk_wmem_alloc);”,并用类似的方式将“protinfo”改为“sk_protinfo”。

◆ 再次把vmnet-only目录用下面的命令重新打包为vmmon.tar:

#tar cvf vmmon.tar vmnet-only。



如果按照上面的操作依旧失败,另一解决方法是到http://ftp.cvut.cz/vmware/下载vmware-any-any-updateXX.tar.gz,将其解压到任何目录下,执行其中的runme.pl。

其它问题

大家也许还会遇到其它问题,但是无论遇上什么问题都可以依照下列步骤尝试解决:

1.内核组件尽可能编译为模块。执行如下命令可以快速重建内核:

#make all modules_install install



2.软件失败的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模块名已被更改,而/etc/rc.d/rc.sysinit和/etc/rcX.d/*下的脚本却没有修改这些值而导致的。因此,依次修改相关条目可以改进,但是这也需要相当多的背景知识。如果觉得麻烦,可以把所有加载模块的命令集中在 /etc/rc.d/rc.local中。例如:

modprobe eth0
modprobe isofs
modprobe loop
modprobe vfat



同时修改/etc/modoribe.conf文件。具体可参见“man modoribe.conf”获得更多的帮助信息。

3.如果想知道某模块变更后的名字,可以首先在“make menuconfig”时找到该选项,选择Help找到它的配置名称(CONFIG_*),然后到源代码相关目录下的makefile中寻找 CONFIG_*。一般可以找到obj-$(CONFIG_*)一项,其值就是该模块的名字。
文章评论

共有 2 条评论

  1. 感觉瞬间 于 2005-10-11 00:27:22发表:

    受教了

  2. love601 于 2005-08-27 11:55:25发表:

    编译是要很久的吧!~
    我的要4个小时还没有完
    我郁闷的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