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查看网络流量:iptraf
常见用法:
1) 查看指定网卡的状况: iptraf -d eth0
2. 查看网卡工作速率,模式:ethtool包
1) 查看:ethtool eth0
2) 强制设置网卡工作在1000Mb/s全双工模式,并关闭自适应功能
ethtool -s eth0 speed 1000 duplex full autoneg off
3. 收集系统信息:sysstat包,内含sar工具
常见用法:
1)察看CPU使用情况,每10秒采样一次,连续采样3次,结果储存至文件fw: sar -u 10 3 -o fw
结果中:
%user:用户模式下时间百分比
%system: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过高则表明系统有I/O瓶颈
%idle:空闲时间百分比
2)查看二进制文件fw中内容
sar -u -f fw
3) 查看核心状态,每10秒采样一次,连续采样3次:sar -v 10 3
结果中:
dentunusd:
file-sz:由核心参数MAX-PROC控制的当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文件表的表项数
inode-sz:由核心参数MAX-INODE控制的当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i节点表的表项数
super-sz:
%super-sz:
dquot-sz:
%dquot-sz:
rtsig-sz:
%rtsig-sz:
4) 查看设备使用情况: sar -d 10 3
结果中:
DEV:块设备名称
tps:每秒的传输数
rd_sec/s:读取的sector数,一个sector大小为512bytes
wr_sec/s:写入的sector数,一个sector大小为512bytes
avgrq-sz:平均请求大小
avgqu-sz:平均请求队列长度
await:平均使用时间(等待时间+服务时间),单位为亳秒
svctm:平均服务时间
%util:IO请求占用CPU的百分比
5) 缓存区使用情况:sar -b 10 3
结果中:
tps:每秒总传输数
rtps:每秒读请求数
wtps:每秒写请求数
bread/s:每秒从硬盘读入系统缓冲区buffer的物理块数
bwrtn/s:平均每秒从系统buffer向磁盘所写的物理块数
6) 网络使用情况:sar -n { DEV | EDEV | NFS | NFSD | SOCK | ALL }
如: sar -n DEV 5 10
结果中:
rxpck/s:每秒接收的包数
txpck/s:每秒发送的包数
rxbyt/s:每秒接收的bytes数
txbyt/s:每秒发送的bytes数
rxcmp/s:每秒接收的压缩包数
txcmp/s:每秒发送的压缩包数
rxmcst/s:每秒接收的multicast数
4. top
常见选项:
NI: Nice value
VIRT: Virtual Image(kb)
RES: Resident size(kb)
SHR: Shared Mem size(kb)
nFLT: Page Fault count
nDRT: Dirty Pages count
5.vmstat
memory:
--swpd
--free
--buff
--cache
swap
--si
--so
io
--bi,大则表明有大量的I/O请求将磁盘内容读入内存
--bo
system
--in
--cs
cpu
--cs
--us
--sy
--id
--wa,大则表示CPU的时间在等待I/O操作
6.iostat
常见用法:iostat -x 5 每5秒更新一次,显示扩展项
7.free
略
flowaters 于 2008-09-30 01:10:18发表:
我写了好半天呢,虽然欢迎转载让更多的人看到来分享,但是如果能够标明作者和出处就更好了。
其它几篇文章也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