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蹈手舞的意思
足蹈手舞
词语足蹈手舞
拼音zú dǎo shǒu wǔ
足蹈手舞基本意思
足蹈手舞意思精修版
-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唐 陆贽 《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 形容非常高兴、喜悦。参见「手舞足蹈」条。《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非常高兴、喜悦。见手舞足蹈条。聊斋志异˙卷十二˙苗生: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 01.《孟子.离娄上》:「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释义 义参「手舞足蹈」。见「手舞足蹈」条。典源此处所列为「手舞足蹈」之典源,提供参考。 #《诗经.大序》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2>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3>之也。 (1) 典故或见于《孟子.离娄上》。(2) 永:通「咏」,歌唱,指吟唱诗歌以抒发情感。(3)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四「之」字皆助词,无义。〔参考资料〕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手舞足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朝廷乐章,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今日留传的《诗经》序文,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置于十五国风之前,论述诗歌的产生、功能及体制等;小序则置于各诗篇首,说明各诗的主旨及背景。大序说:诗,是志趣的表现。当心中的志趣用语言抒发出来,便成为诗。但如果内心情感激动到用语言表达还觉得不足时,就会发出叹息的声音;当发出叹息声仍觉不足时,便会以吟咏的方式来抒发;以吟咏的方式犹感不足时,便会不知不觉地挥手举足,舞动跳跃起来。后来「手舞足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亦用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书证
拆词解释
足:◎足 zú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
蹈:顿脚、跳动。 【组词】:「手舞足蹈」。遵循、实行。 【组词】:「循规蹈矩」。践踏。 【组词】:「赴汤蹈火」、「重蹈覆辙」。遵循、依循。...
手:量词。用于计算技能、本领的单位。 【组词】:「露两手」。拿着。 【组词】:「人手一册」。处理事情的方法。 【组词】:「心狠手辣」、「眼...
舞:◎舞 wǔ 〈名〉 (1)(形声。从舛(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同本义 [dance]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
足蹈手舞同音词
- 足胫
亦作“ 足踁 ”。小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或微言美事,置於闲散,是缀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宋 徐积 《大河上...
- 足指
足趾。脚指头。 唐 张鷟 《耳目记》:“ 唐 柴附 马绍 之弟……尝著吉莫靴,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扳引,又以足指缘佛殿柱,至簷头,捻椽覆上...
- 足踏
踏脚。一般安放于床榻之前,供人上下时踏脚之用。 蒋和森 《风萧萧》一:“贵人一进来,也不跟谁打招呼,对肃立在那里的 李 胡 二人连正眼也没瞧...
- 足高气强
见“ 足高气扬 ”。
- 遵蹈
遵照实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滕胤等传论》:“ 滕胤 厉脩士操,遵蹈规矩,而 孙峻 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 宋 苏洵 《衡论下·养才...
- 犯蹈
冲冒。《三国志·魏志·孙礼传》:“ 礼 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
- 跨蹈
占有;统有。《后汉书·五行志一》:“其后 董卓 陵虐王室,多援边人以充本朝,胡夷异种,跨蹈中国。”《三国志·魏志·董二袁刘传论》:“ 表(刘...
- 蹂蹈
犹践踏。 汉 王充 《论衡·佚文》:“蹂蹈文锦於泥涂之中,闻见之者莫不痛心。” 王西彦 《寻常事》:“外面风刮得愈来愈大,风脚像狂人一般,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