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的意思
心地
词语心地
拼音xīn dì
心地基本意思
◎ 心地 xīndì
(1) [intention]∶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mind]∶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mood]∶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breath of mind]∶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心地意思精修版
- 1.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2. 宋 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 明 高攀龙 《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3. 居心,用心。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邻居同年 陈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帐!”4. 器量,胸襟。《水浒传》第十七回:“ 王伦 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5. 心情,心境。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元诗纪事》卷十引 元 黄肖翁 《题水村图》诗:“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个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个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
- ◎ 心地 xīndì(1) [intention]∶指人的存心、用心心地善良(2) [mind]∶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3) [mood]∶心情,心境心地轻松(4) [breath of mind]∶心胸、气量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 内心、心肠。 【造句】小美的心地非常善良,连一只蚂蚁都不忍心捏死。
- 心境、心态。《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八.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 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红楼梦.第三二回》:「谁知道后来还是照旧一样,真真 有涵养,心地宽大。」头脑。《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看龙令为人虽然科甲出身,心地到还明白,决不 至此。」
拆词解释
心:◎心 xīn 〈名〉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
地:语助词。置于副词之后。同「的」。 【组词】:「慢慢地吃」、「好好地写」。本质、底子。 【组词】:「质地」。本性、心思、意志的领域。 【...
心地近义词
- 心王
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
- 心神恍惚
精神不安宁。《云笈七籤》卷一二一:“唯荒诞是务,不接宾友,恶见於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张保 ﹞一连几日,觉得...
- 心中有数
◎ 心中有数 xīnzhōng-yǒushù[know what\'s what] 对于事情比较了解,处理起来已有把握
- 心脏电起搏器
用于治疗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不全的一种电脉冲发生器。能按一定的频率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肌,使心房和心室有节奏地兴奋和收缩。
- 测地
1. 测定土地的广狭、高低。 宋 晁补之 《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以推天而测地。”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图表》:“泰西图学最精...
- 酬地
以酒祭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復为沙埋死,乃同酬地谢之,誓不发塚。”一本作“ 酹地 ”。 明 张四维 《...
- 酒地花天
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宦海》第十一回:“当着那一面 柳州 失守、 王观察 捐躯致命之时,正是这一边风月 珠江 木大人 酒地花天之际...
- 暖地
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六折:“自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