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问罪的意思
兴师问罪
词语兴师问罪
拼音xīng shī wèn zuì
兴师问罪基本意思
◎ 兴师问罪 xīngshī-wènzuì
[send a punitive expedition denounce sb. publicly for his crimes;send a punitive force against] 指发兵声讨。也泛指责问对方
元昊乃改 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 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兴师问罪意思精修版
- ◎ 兴师问罪 xīngshī-wènzuì[send a punitive expedition denounce sb. publicly for his crimes;send a punitive force against] 指发兵声讨。也泛指责问对方 元昊乃改 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 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宋· 沈括《梦溪笔谈》
- 5 5.造句 1.出处唐.樊绰《蛮书.卷四.名类》。 2.语译出兵讨伐有罪者。后亦用「兴师问罪」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状,并严加谴责。 3.故事内容「兴师问罪」的「师」,指的是军队。「兴师问罪」就是出兵讨伐有罪者。这句成语见用于唐.樊绰《蛮书.卷四.名类》。爨(ㄘㄨㄢˋ)本是蜀汉时期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爨氏世代驻守于南中之地,形成地方割据局面,「爨」逐渐由姓氏变成民族泛称,中原民族于是称其为「爨蛮」。隋唐之际,爨蛮分裂成东、西两爨:东爨的主体民族为「乌蛮」;西爨的主体民族为「白蛮」,其中又包含了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六个部落。唐玄宗时,两爨的主祭崇道带领群众动乱,玄宗召来蒙舍部的蒙归义前往平乱。乱平后不久,崇道又杀了被任命为南宁都督的爨归王,归王被害,他的妻子阿回到自己的乌蛮部借兵,发兵征讨崇道,转变成整个爨族的内乱。阿又派遣使者去请求蒙归义替自己复仇,蒙归义为安抚他们,先让归王之子守偶继承父业,任宁州都督,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另外,也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许配给崇道的儿子辅朝。然而,崇道虽然表示愿意停战,但其实仍旧不时发兵攻伐守偶母子,阿只好再请蒙归义出面,蒙归义于是带领军队讨伐崇道。崇道战败,向南逃到黎州,他的家人和亲信都被俘虏,蒙归义并杀了辅朝带回自己的女儿,崇道本人最后也被杀。此次战役,让爨族的各部元气大伤,从此分崩离析,积弱不振。唐代樊绰的《蛮书》为云南史籍,记载了此段历史,对于阿母子求蒙归义起兵代为征讨崇道一事写到:「阿又诉于归义,兴师问罪。」这里的「兴师问罪」就是指发动军队前去讨伐有罪者。今日则多用来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状,严加谴责。 4.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大动干戈、吊民伐罪、问罪秦中、兴兵伐罪、声罪致讨、严厉谴责。 反义词负荆请罪、握手言和。 5.造句1.就算你想要兴师问罪,也得要师出有名啊!2.武王为解救商朝的苦难百姓,所以向商纣兴师问罪。
- 出兵讨伐有罪的人。后指质问别人的过错,并严加谴责。 【造句】他带着那瓶尚未打开,却含有杂物的矿泉水向制造商兴师问罪。 目录
- 出兵讨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状,严加谴责。《元史.卷一四九.郭宝玉传》:「宋人羁留我使,宜兴师问罪。」《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今幸将军兴师问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来降。」也作「兴师见罪」。
- 修订本参考资料:出兵讨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状,严加谴责。元史˙卷一四九˙郭宝玉传:宋人羁留我使,宜兴师问罪。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今幸将军兴师问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来降。亦作兴师见罪。
- 06.《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会欧格讷以缅约事自诣总署,言缅甸前与法私立盟约,是以兴师问罪。」
- 05.《封神演义.第二回》:「今天子不知为谁人迷惑,兴师问罪于善类。」
- 03.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二》:「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 02.《宋史.卷三四七.张舜民列传》:「上疏论西夏强臣争权,不宜加以爵命,当兴师问罪,因及文彦博,左迁监登闻鼓院。」
- 01.唐.樊绰《蛮书.卷四.名类》:「阿姹又诉于归义,兴师问罪。」(源)
- 释义 出兵讨伐有罪者。※语或出唐.樊绰《蛮书.卷四.名类》。后亦用「兴师问罪」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状,并严加谴责。典源唐.樊绰《蛮书.卷四.名类》阿姹私遣使诣蒙舍川,求投,归义即日抗疏奏闻。阿姹男守偶遂代归王为南甯州都督,归义仍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男辅朝。崇道内怀忿惋,外示和平,犹与守偶母子日相攻伐。阿姹又诉于归义1>,兴师2>问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轭川溃散,崇道南走黎州。归义尽俘其家族羽党,并杀辅朝而取其女。崇道俄亦被杀。诸爨由是离弱。 (1) 归义:人名,即蒙归义(公元697~748),又作皮逻阁、魁乐觉。云南蒙舍州(今云南巍山)乌蛮(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诏第四世王。开元十六年,父盛逻皮死,嗣为王。他即位之后,靠着唐王朝的扶持,统一六诏,建立了一个以云南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王国,并臣属于唐王朝,成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2) 师:军队。典故说明「兴师问罪」的「师」,指的是军队。「兴师问罪」就是出兵讨伐有罪者。这句成语见用于唐.樊绰《蛮书.卷四.名类》。爨(ㄘㄨㄢˋ)本是蜀汉时期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爨氏世代驻守于南中之地,形成地方割据局面,「爨」逐渐由姓氏变成民族泛称,中原民族于是称其为「爨蛮」。隋唐之际,爨蛮分裂成东、西两爨:东爨的主体民族为「乌蛮」;西爨的主体民族为「白蛮」,其中又包含了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六个部落。唐玄宗时,两爨的主祭崇道带领群众动乱,玄宗召来蒙舍部的蒙归义前往平乱。乱平后不久,崇道又杀了被任命为南宁都督的爨归王,归王被害,他的妻子阿姹回到自己的乌蛮部借兵,发兵征讨崇道,转变成整个爨族的内乱。阿姹又派遣使者去请求蒙归义替自己复仇,蒙归义为安抚他们,先让归王之子守偶继承父业,任宁州都督,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另外,也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许配给崇道的儿子辅朝。然而,崇道虽然表示愿意停战,但其实仍旧不时发兵攻伐守偶母子,阿姹只好再请蒙归义出面,蒙归义于是带领军队讨伐崇道。崇道战败,向南逃到黎州,他的家人和亲信都被俘虏,蒙归义并杀了辅朝带回自己的女儿,崇道本人最后也被杀。此次战役,让爨族的各部元气大伤,从此分崩离析,积弱不振。唐代樊绰的《蛮书》为云南史籍,记载了此段历史,对于阿姹母子求蒙归义起兵代为征讨崇道一事写到:「阿姹又诉于归义,兴师问罪。」这里的「兴师问罪」就是指发动军队前去讨伐有罪者。今日则多用来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状,严加谴责。书证
拆词解释
兴:◎兴 興 xìng 〈名〉 (1)兴致,情趣 [excitement;interest;mood to do sth.] 遥呤俯畅,逸兴遄飞。——王勃《 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兴尽晚归...
师:◎师 師 shī 〈名〉 (1)(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division]...
问:◎问 問 wèn 〈动〉 (1)(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同本义 [ask about]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
罪:◎罪 辠 zuì 〈名〉 (1)(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同本义 [crime;guilt]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
兴师问罪近义词
兴师问罪反义词
兴师问罪同音词
- 兴立
兴办;创建。《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昔 大禹 决 江 疏 河 以利天下,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謡之言,将有徵於此。” 三国 魏 ...
- 兴事
1. 兴建政事。《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 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2. 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
- 兴义
1. 崇尚道义。《管子·问》:“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2. 犹起义。《新唐书·杜伏威传》:“天下共苦 隋 ,豪杰相与兴义。”
- 兴庆
呈现吉庆之兆。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七:“月灵兴庆,沙祥发源。” 隋 牛弘 《皇高祖太原府君神室歌》:“缔基发祥,肇源兴庆。”
- 穴师
挖地道的兵士。《墨子·备城门》:“适人为穴而来,我亟使穴师选本,迎而穴之。”
- 班师
◎ 班师 bānshī(1) [withdraw troops from the front]∶还师;班还班师振旅。—&mdas...
- 陈师道
(1053-1102)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师从曾巩。官至秘书省正字。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诗好苦吟,推崇...
- 劳师糜饷
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潘吴二家论杨嗣昌诗》:“按 嗣昌 小有才, 思宗 任之颇专且久,而劳师糜餉,办贼迄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