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汉语词典
修辞学的意思
修辞学
词语修辞学
拼音xiū cí xué
修辞学基本意思
修辞学意思精修版
- 语言学的一个学科,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及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亦省称“ 修辞 ”。
- 「修辞学」,依其从英文字翻译而来的意义,是一个学习科目,或者也可视为一门学问;是欧洲中世纪七艺之一,且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文科。但其源流却始于希腊三哲,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有一本专着即名[修辞学]。 照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中所说,这是一种「艺术」,是「说服者」(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所用的一种工具或方法;也可以说是「说服的艺术」。其中含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说服者」的性格能取信于听众;二是说辞能打入听众心坎,引起听众的热情反应(如另有相反的说服者或意见时,不妨刺激听众,引起对对方的反感以至愤怒,转而愈益服膺自己);三是要言而有徵,可以用实例、讽喻辨明「真理」。由是「说服者」必须了解人情人性,善用归纳的逻辑推理(特指亚氏所倡的三段论法)。说服类似「辩论」(dialectic),却不是对「一个人」而发,而是面对「某一类人」,发言则可旁敲侧击。言辞的技巧旨在说服听众,并不严格的要求诚实。即是以能引起听众兴趣为主,必须投其所好,在涉及利益时,当以最大的利益为指向。 亚氏的[修辞学]针对三种用途,即政治、诉讼(法庭)和典礼的演说辞或祝辞。政治方面的话题有方式和工具,战与和、国防、输出与输入、立法等。法律方面以行为的是非为旨,辨别合法与违法的行为,以与正义对照。典礼演说或祝辞之类关乎善恶的褒贬。前二者都要激起听众的情绪作用,于是亚氏对情绪的定义和类别也有相当明白的解释,并由情绪论及伦理和道德。不过说服在于以言辞折服对方或听众,所以说话的艺术成为重要条件。 亚氏书中由说辞论及文章,即文章的说服功用,从而列举四种不当的例子,如误用复合辞,好用诡异字,用长而频繁的形容辞,不当的隐喻。而正确或良好的方式则是:善用连接辞,用明显而特别常用的辞句,避免含混不清,明白陈述。对于全部说辞,也要有适当的组织,最主要的必然是陈述而继以例证。 由于欧洲中世纪时先发现了亚里斯多德的遗着,修辞学在西方遂成为一个重要的辞目。实则在亚氏之前,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着作中(如Phaedrus)已经论及修辞,而其后以演讲术着称的西塞禄(M.T. Cicero, 106~43 B.C.)的遗着,即将哲学与修辞学合为一体,以为哲学须靠修辞而表现说服力,且强调公众场合的演说效果,其着作之一即为[演说家](De Oratore),认为伟大的演说家具有说服力与说服的技巧,但演说的内容则须具有哲学观点或主张,方能显示其见解有使人信服的作用。 中国典籍中向无「修辞学」一辞,所以在西学输入之前并无以此为名的「科目」。实则中国不但有此科目,而且有充分的名辞概念和史实,只是未出现「修辞学」一词而已。 中文典籍中首先出现「修辞」二字的是[周易、乾卦]中的「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注为「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是说言辞和事实、实例,以至道理相符合,已确定了言辞诚实是取信于人的原则。次见[论语.先进]中有「言语,宰我子贡。」言语即是说辞,正确的说,即「修辞」,而子贡之善于言语,多见于其他记载,足证子贡在说话方面有独到之处。同时孔子为鲁相的夹谷之会,也表现了孔子的说服力。又[论语.子路]中有「子曰:诵诗三百,受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则不但以「诗」为外交「辞令」的泉源,更是通达「政治」的工具,即不仅有「说服」的功能,而且有通达政务的效用,至少兼具了如亚氏所说的说服用于政治。又[论语.宪问]中有句是「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对言语和德性做了区分 ,而且孔子对修辞以「诗」和「礼」为依据,从其中领悟说服的技巧。(按[礼记.曲礼上]中有句为:「礼,不妄说、不辞费。」辞费即是说不必要的话。) 从我国典籍和史书记载,中文之「言辞」或「言语」字面上和「修辞学」不同,实质上包括「说服」的内容、用途、方法和技巧,而且以「道德」为指导原则,其用途不仅在「施政」(政教阐释)、「听诉」、国际(战和)等方面,即在说话和为文,也以求「辞达」为主要方向。 从战国以来,便传有鬼谷子授徒的科目中有「说话」一类,战国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即出自其门。而战国时期「说客」之多,不能胜数,多数以「说服」一位国君采取战或和的决定,见于政治方面的最多,现有[国语](左丘明撰,韦昭注)一书。不过似乎多在面对国君一人而作,但在面对一位国君时,其臣下中不免有持异议的,含有如亚氏所说面对反对者的「说服」方式与技巧。至于齐国的「稷下之士」,以在「稷门」下当众演说而得名,恰似亚氏和西塞禄所讲的演说。此后至汉高祖与楚王争锋时,还靠「说士」如郦食其、陆贾之流的游说,得成灭楚兴汉的帝业,足为「修辞」有「学」的明证。 至于在书写或着作方面,历来的作者无不注意文辞「工美」见于着作,但少系统的论述,直到刘勰着[文心雕龙]可谓为中国「修辞学」的经典之作,刘氏只是不知道西方有这个名称而已,但中国人却不可不知,更不可误以为中国原来没有修辞学。 试从[文心雕龙]撰写的旨趣看,在刘勰[序志]中说,在于「树德建言」,已超出「说服」之上。目的则在于「体现要义」,所以「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用以为文章的枢纽;并剖析情理,修饰文采,说明风骨,包括附会和变通;又陈述声律和练字等问题。体系之宏伟完整,也超出西方修辞学之上。全书有四十九个题目,尽在前四十五则之中,即使以书写文章为前提,然和「正式语言」如「说服」的性质比照,也并无二致,也不只用于政治、法律及典礼而已;其效用也不在一时一事的取决,更关系着长久性的政策建言,申张正义,倡明体制,意义也更为深刻。后世只把[文心雕龙]当作文学修辞之书,未将其应用扩展至其他着作领域,殊为可惜;更未将其对书写的经纬用于言辞,则是极大的损失。而在教育中,择其中言辞的要旨作说话的原则,应该使言者或教师说话,增加说服力,是亟值注意之处,不必以为中国无「修辞学」而有所憾。--作者:贾馥茗
- 修辞是指如何调整语文表意的方法,设计语文优美的形式,使精确而生动的表现出说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艺术。研究此种艺术的学科即为「修辞学」。
拆词解释
修:◎修 xiū 〈动〉 (1)(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embellish;decorate]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
辞:◎辞 辭、辤 cí 〈名〉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
学:◎学 壆、斈 xué 〈动〉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
使用场景
- 英文修辞学论文
- 修辞学论文2000字
- 修辞学现象的论文
- 社会心理修辞学
- 俄语修辞学郑英魁
- 中西方修辞学的区别
- 从作文原则谈作文方法-实用修辞学
- 现代修辞学 人民
- 王希杰修辞学导论
- 小说修辞学英文原著 迅雷下载
- 修辞学中metaphor
-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三要素 普京
- 英语修辞学第五章答案
- 现代英语修辞学ppt
- 修辞学有哪些理论
- 对外汉语修辞学
- 中国文化修辞学
- 修辞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 修辞学解析一篇文章
- 修辞学发凡整理
修辞学同音词
修辞学相关词语
- 修为
1. 实行。 明 钱德洪 《王守仁<大学问>附录》:“师常曰:吾此意思,有能直下承当,只此修为直造圣域。”2. 修行。 明 单本 《蕉帕记·...
- 修原
广阔的原野。《北史·萧大圜传》:“面修原而带流水,倚郊甸而枕平皋。”
- 修身齐家
指修养自身,理好家政。
- 修路
同“脩路”。长路;远道。
- 陂辞
邪僻不正的言论。《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五年》:“御史 张巖 ,言 履 倡为陂辞,摇撼国是,遂罢去。”
- 陈辞
1. 发布命令。《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2. 发表言论,诉说。《国语·晋语八...
- 出辞
1. 出外时辞行。 汉 班固 《白虎通·巡狩》:“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2. 吐辞;说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出辞成法,建...
- 偏辞
◎ 偏辞 piāncí(1) [one-sided words]∶一面之辞,片面之辞象曰:莫益之,偏辞也。—&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