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通牒的意思
最后通牒
词语最后通牒
拼音zuì hòu tōng dié
最后通牒基本意思
最后通牒意思精修版
- 一国对另一国提出的必须接受其要求,否则将使用武力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外交文书,这种文书限在一定时间内答复。又称“哀的美敦书”。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择吉》:“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 日本 对 中国 提出了‘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限四十八小时内答复。”
- 又称哀的美敦书”。意思为,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话”。是一方或一国就自己提出的最后条件,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明确答覆,否则将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书面通知。
拆词解释
最:◎最 zuì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从冃(mào),从取。本义:冒犯夺取) (2)同本义 [offend and fetch] 最,犯而取之。从曰,从取。会意。 公既诸将一禀睿筭,与贼遌,最...
后:◎后 hòu 〈名〉 (1)(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同本义 [sovereign] 后,继君体也。——《说文》 ...
通:◎通 tòng 〈量〉 (1)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牒:◎牒 dié 〈名〉 (1)(会意。从片,葉(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说文》。...
最后通牒同音词
- 最后一课
短篇小说。法国都德作于1873年。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
- 最吏
考绩优秀的官吏。《新唐书·阳峤传》:“时议建都督府,择最吏,故 嶠 为 涇州 都督。”
- 最尤
特异,突出。《新唐书·赵憬传》:“今内庶僚,外刺史,课最尤者,擢以不次,善矣。”
- 最后的晚餐
壁画。意大利达·芬奇作于1495-1497年。取材于《新约全书》中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画面上泰然自若的耶稣坐在正中,十二个使徒分为四组。除犹...
- 夏后开
见“ 夏启 ”。
- 持后
居于后而不争。古代道家谓如此方能居先。语本《老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文子·上德》:“ 老子 学於 常樅 ,见舌而守柔;...
- 大后年
◎ 大后年 dàhòunián[three years from now] 当年之后的第三年
- 脑后账
谓过去的事;以前的话。《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他就只翻脸的快,脑后账又倒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