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绪万端的意思
千绪万端
词语千绪万端
拼音qiān xù wàn duān
千绪万端基本意思
千绪万端意思精修版
- 犹千端万绪。《晋书·陶侃传》:“ 侃 性聪敏,勤於吏职……閫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 形容事情的头绪繁杂纷乱。《晋书.卷六六.陶侃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也作「千端万绪」。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事情的头绪繁杂纷乱。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亦作千端万绪。
- 01.《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 释义 义参「千头万绪」。见「千头万绪」条。典源此处所列为「千头万绪」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魏.曹植〈自试令〉(据《文馆词林.卷六九五》引)令:吾昔以信人之心,无忌于左右,深为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任所诖白,获罪圣朝,身轻于鸿毛,而谤重于太山。赖蒙帝主天地之仁,违百寮之典议,舍三千之首戾,反我旧居,袭我初服,云雨之施,焉有量哉。反旋在国,楗门退扫,形影相守,出入二载。机1>等吹毛求瑕2>,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1) 机:王机,三国魏人,曾任东郡太守,生卒年不详。(2) 吹毛求瑕:比喻刻意挑剔过失缺点。瑕,玉之小病。见「吹毛求疵」。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千头万绪」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千头万绪」原作「千端万绪」。曹植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他相当有才华,文学地位很高。晋代文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他是魏太祖曹操的儿子,虽然身为王公贵族,但生活简单,不好奢华,也没有架子。十几岁就饱读诗书,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喜爱。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继位后,由于妒忌他的才能,并不重用他。曹植身怀才干,想为国家效力,却处处碰壁,所以不时写文章上书皇帝,希望能获得重视。但终其一生都未如愿,最后抑郁而终。这篇〈自试令〉就是为了表达心意所写,文章中自述近期的遭遇,指出受到王机、仓辑等人的诬蔑,被降罪贬谪,回到自己的属地,安分地过日子。不料仍然受到王机等人的百般刁难,身边大小事搞得焦头烂额。虽然如此,对国家王朝仍忠心不二。日前皇帝驾临,与我重拾旧欢,还有丰厚的赏赐,我无以为报,只有继续坚守效忠的心志。所以写下这篇〈自试令〉,并贴在门上,以告天下。其中「千端万绪」是曹植用来描述自己的处境,受王机等吹毛求瑕,百般刁难。「端」与「绪」都是指丝的线头,用丝线的错综复杂表示事情的繁多。后来「端」就改成「头」,「千头万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事情杂乱,头绪纷繁,难以处理。书证
拆词解释
千:◎千 qiān 〈数〉 (1)(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同本义 [thousand] 千,十百也。——《说文》 (2)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
绪:◎绪 緒 xù 〈名〉 (1)(形声。从糸(mì),者声。本义:丝的头) (2)同本义 [head of thread] 绪,丝端也。——《说文》 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天工开物》 (...
万:◎万 萬 wàn 〈名〉 (1)(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端:◎端 duān 〈形〉 (1)(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
千绪万端近义词
千绪万端同音词
- 千秋旛
旧时用以遮盖尸体的布幡。《水浒传》第二五回:“ 何九叔 看着 武大 尸首,揭起千秋旛,扯开白绢,用五轮八宝犯着两点神水眼,定睛看时, 何九叔...
- 千乞
犹千切。《西游记》第三七回:“ 齐天大圣 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
- 千金子
富贵人家的子弟;家累千金的人。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忆作千金子,寧知九逝魂。” 唐 皎然 《杂寓兴》诗:“昨日千金子,联绵...
- 千一
1. 谓时间或长或短。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 尧 、 舜 、 禹 ,君臣也,而并; 文 、 武...
- 思绪
◎ 思绪 sīxù(1) [train of thought; thinking]∶思路的线索、头绪他在马上继续想了许多问题,...
- 圣绪
称帝王的统绪。《史记·三王世家》:“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絶。”《汉书·元帝纪》:“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庙,战战兢兢。”...
- 错绪
谓次序错乱。《后汉书·左雄传》:“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 筌绪
理顺馀绪。筌,通“ 銓 ”。《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李善 注引 杜预 《左传》注:“銓,次也,筌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