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的意思
九一八事变
词语九一八事变
相关汉字九 jiu 一 yi 八 ba 事 shi 变 bian
拼音jiǔ yī bā shì biàn
九一八事变基本意思
◎ 九一八事变 Jiǔ-Yībā Shìbiàn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31年7、8月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公开侵略中国,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9月18日夜,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九一八事变意思精修版
- ◎ 九一八事变 Jiǔ-Yībā Shìbiàn[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31年7、8月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公开侵略中国,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9月18日夜,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渖阳城北门外南满铁路的柳条沟一段,却诬指我国军所为而占领渖阳城,开启了战端,史称「九一八事变」。 【造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更野心勃勃,侵占东北。 △渖阳事变
- 日本关东军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九月十八日夜,自行炸毁渖阳城北门外南满铁路之柳条沟一段,而诬指我国军所为,并占领了渖阳城,为开启侵占中国东北的战端,由此导发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史称为「九一八事变」。也称为「渖阳事变」。
拆词解释
九:◎九 jiǔ [数] (1)(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
一:◎一 yī 〈数〉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八:◎八 bā 〈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事:◎事 shì 〈名〉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变:◎变 變 biàn 〈动〉 (1)(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
使用场景
- 九一八事变视频资料
- 斯大林算计九一八事变
- 九一八事变为何不抵抗
- 九一八事变的感悟成语
- 九一八事变死亡人数
- 九一八事变是否成为历史
- 九一八事变后 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发生
- 九一八事变的详细资料
-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桥在哪儿
- 九一八事变感想600字作文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抗争史
- 九一八事变怎么发生的
- 历史话剧 九一八事变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损失大吗
-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
- 九一八事变 中日民族
- 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 九一八事变策划者
-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九一八事变同音词
- 九点烟
1. 谓自高处俯视九州,如烟九点。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王琦 注:“九州辽阔,四海广大,而自天上视之...
- 九愁
形容愁思之多。 南朝 梁简文帝 《喜疾瘳》诗:“逍遥临四注,兼持散九愁。” 南朝 梁元帝 《登隄望水》诗:“怀山殊未已,徒然劳九愁。” 唐 ...
- 九茎
《史记·孝武本纪》:“ 甘泉 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 函德殿 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南朝 梁 何逊 《...
- 九重闺
犹深闺。 唐 乔知之 《秋闺》诗:“鸳綺裁已成,龙乡信难见,窈窕九重闺,寂寞十年啼。”
- 纯一
亦作“纯臺”。纯朴;单纯。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初禀天然之姿,受纯壹之质,故生而兆见,善恶可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汉 ...
- 从一以终
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 从一
见“ 从一而终 ”。
- 贯一
统贯于某一个基本观念。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杨伯峻 注:“贯,贯穿,统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然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