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直的意思
矫枉过直
词语矫枉过直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í
矫枉过直基本意思
矫枉过直意思精修版
- 同“ 矫枉过正 ”。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復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后汉书·仲长统传》:“ 光武皇帝 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 宋 朱熹 《又论仁说》:“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於不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过直。”
- 纠正过度而不能得中庸之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也作「矫枉过正」。
- 修订本参考资料:纠正过度而不能得中庸之道。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亦作矫枉过正。
- 02.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 01.《越绝书.卷一五.越绝篇叙外传记十九》:「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源)
- 释义 义参「矫枉过正」。见「矫枉过正」条。典源此处所列为「矫枉过正」之典源,提供参考。 #《越绝书.卷一五.越绝篇叙外传记十九》1>问曰:「子胥伐楚宫,射其子,不杀,何也?」「弗及耳。楚世子奔逃云梦之山。子胥2>兵笞3>卒主4>之墓,昭王5>遣大夫6>申包胥7>入秦8>请救。于斧渔子9>进谏子胥,子胥适10>会秦救至,因引兵还11>。越12>见其荣于无道之楚13>,兴兵伐吴14>。子胥以不得已,迎之就李15>。」问曰:「笞墓何名乎?」「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注解〕(1) 典故或见于《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2) 子胥:伍员(?~公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与父兄俱仕楚,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其父兄,后逃亡吴国,佐吴伐楚,并得以使己复仇雪耻。又吴王夫差灭越国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伍员极力谏阻,夫差不听,反而听信谗言杀了他。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九年后果然应验。(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4) 卒王:指楚平王。(5) 昭王:春秋时楚人,生卒年不详。平王之子,名壬。伍员助吴王阖庐攻楚,入楚都城郢时,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于秦。后来吴伐陈,昭王救之,囤兵于城父,因得重病卒于城父。在位共二十七年,諡昭。(6) 大夫:职官名。多系担任中央要职和顾问。(7)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生卒年不详。本姓公孙,名包胥,因封于申,故又称申包胥。伍员助吴伐楚,攻入楚都城郢,包胥入秦求援,依庭墙哭七日,秦王乃遣兵帮助楚国平定国难。后楚昭王论功行赏,逃而不受。(8) 秦:国名,公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后代于秦地,地约当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统一天下,后为刘邦所灭。(9) 于斧渔子:于斧,春秋时地名。渔子,渔夫。(10) 适:正好。(11) 还:返。(12) 越: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13) 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土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14) 吴:春秋时诸侯国。泰伯封于吴地,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传到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15) 就李:春秋时地名,在今浙江省崇德县东南。〔参考资料〕 《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另可参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矫枉过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越绝书.卷一五.越绝篇叙外传记十九》载:春秋时,伍氏一家本在楚国仕宦,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杀,只有他一人逃到吴国。由于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他帮助吴国从衰微的国势走向富强,进而使吴成为一方的霸主。但是伍子胥从来没有忘记楚平王的杀父之仇。后来楚国攻伐蔡国,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国的名义,发动吴兵攻打楚国,攻下楚国的都城郢。此时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复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们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笞屍骨。后人评论这件事情,认为:「儿子为父亲复仇,臣子讨伐逆贼,本来是发自至诚之举,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经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后来「矫枉过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原文的「矫枉过直」演变而出,用来指人纠正偏差超过适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书证
拆词解释
矫:◎矫 矯 jiǎo 〈动〉 (1)(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2)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straighten]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说...
枉:◎枉 wǎng 〈形〉 (1)(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2)同本义 [crooked] 枉,邪曲也。——《说文》 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荀子·王霸》 枉道速祸。——宋·司马光...
过:◎过 過 guò 〈动〉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go across;pass through] 过,度也。——《说文》 禹...
直:◎直 zhí 〈形〉 (1)(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同本义 [straight] 直,正见也。—...
矫枉过直近义词
- 纠枉过正
矫枉过直同音词
- 矫时慢物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 矫洁
亦作“ 矫絜 ”。1.高洁。《后汉书·陈寔传论》:“ 汉 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世矫絜放言为高。”2. 故为廉洁。《魏书·元子华传...
- 矫滑
挠乱;惑乱。《文子·九守》:“血脉无鬱滞,五藏无积气,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垢。”
- 矫言
1. 虚假的言论;谎话。《庄子·盗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南史·袁昂传》:“誓之丹款,实非矫言。” 唐...
- 弹枉
弹劾枉法者,纠正偏颇。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赫矣 乔父 ,秉文握武,内为宗干,出为藩辅,在宪弹枉,竟由厥矩。”
- 负枉
受冤枉。 宋 洪适 《曾逮浙西提点刑狱制》:“朕驻蹕 吴中 八郡,民跬步可至帝城,其衔寃负枉者,皆能诉于臺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
- 矫枉
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汉 赵岐 注:“人当以直矫枉耳。”《后汉书·朱祐景丹传论》:“ 光武 鉴...
- 理枉雪滞
滞:滞狱,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辩白冤案,洗雪滞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