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的意思
黼黻
词语黼黻
拼音fǔ fú
黼黻基本意思
黼黻意思精修版
- 1. 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2. 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3. 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4. 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5. 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6. 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7. 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 衣裳绘绣的花纹。《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比喻文章。《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序》:「摛黼黻于生知,问珪璋于先觉。」
拆词解释
黼:◎黼 fǔ 〈名〉 (1)(形声。从黹(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同本义 [square patch on official cos...
黻:◎黻 fú 〈名〉 (1)(形声。从黹(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犮 bó。本义: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 (2)同本义 [black and blue figure] 君...
黼黻同音词敷敷匐伏茀茀俯伏俯服覆伏复服拊拂弗弗凫伏福脯附服浮夫扶服弗咈扶扶髴髴扶辅夫夫扶伏甫甫夫妇拂拂扶匐浮桴腐夫父服辅拂浮腐鵩赋富父浮浮傅父馥馥副服负釜赋鵩釜鍑负负
- 黼藻
1. 《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 孔 传:“藻,水草有文者……黼,若斧形。”后以“黼藻”指花纹、雕刻、彩画之属。 北齐 刘昼 《...
- 黼依
古代帝王座后绣有白黑相间的斧形花纹的屏风。《周礼·春官·司几筵》:“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 郑玄 注:“斧谓之黼,其绣白黑采,以絳帛为...
- 黼珽
穿朝服、执玉笏。指官于朝廷。 宋 文天祥 《古心江先生以旧弼出镇长沙谨拟古体一首为寿》:“黼珽丽三阶,火龙昭紞紘。”
- 黼宸
帝王的居处。借指帝王。《明史·外国传二·安南》:“倘蒙转达黼宸,循 太宗皇帝 继絶明詔,还其爵土,匪独 陈氏 一宗,实蛮邦亿万生民之幸。”
- 朱黻
同“ 朱紱 ”。《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四牡龙旂。”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朱黻,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以皮为之,古者...
- 释黻
见“ 释紱 ”。
- 黼黻文章
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 杨倞 注:“黼黻...
- 佩黻
本为古代带有珮饰的官服,后借指同僚。 孙洪伊 《请北洋诸将讨贼救亡电》:“我北方将士与 徐段 有袍泽之谊,珮黻之亲,故彼虽负有滔天之罪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