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意思
朱熹
词语朱熹
拼音zhū xī
朱熹基本意思
(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朱熹意思精修版
- (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晦庵;祖籍安徽婺源。父亲名松,考取进士后,去福建做官,遂定居于福建尤溪地方。朱熹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从小就很聪明,刚会说话,父亲指着天对他说:「这就是天。」朱熹听后即反问:「天之上何物?」父亲觉得很讶异。五岁入学,授以〔孝经〕,阅后即题字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十四岁时,父亲死了,在困苦的环境中仍奋勉向学。 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十八岁,考取了进士,分发到泉州同安县任主簿;到任后,拔擢当地优秀子弟为弟子,每天向他们讲论修己治人的道理。调任时,士子想起他的教诲,人民怀念他的恩德,都不愿他离开,并且为他建立庙宇,从祀于学宫。 嗣知南康军时,兴利除害,引进士子,讲论学问,并访寻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请修复 ,并订立〔白鹿洞学规〕,俾学子遵守。其后提举浙东,知漳州、潭州,所到之处,无不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均来向他求教。 朱熹家庭贫困,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安之崇安;后迁居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处之泰然。远道前来请教的学生,只吃豆饭藜羹,朱熹也都同他们共用,有时还要向人借贷,其安贫乐道精神,由此可见。 朱熹继承北宋周濂溪与二程之学说,既博求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他的老师有好几位,除奉父命师事胡原仲、刘致中、刘彦冲外,并从李侗学习;其为学大抵在于「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他曾说:「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传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尽心力,穷研圣贤之遗训。所着的书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辩证韩文考异〕。所编订的有〔论孟集议〕、〔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监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朱熹卒年七十一;疾革时并手书嘱其子在,及门人范念德、黄干,拳拳以勉学及修正遗书为言,将一切交代清楚后,第二天正坐整理好衣冠,就枕而逝。 朱熹殁后,诏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諡曰文。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从祀孔庙。明洪武初,诏以其所着〔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宫,即现在所称之四书,又有文集一百卷、生徒问答八十卷传于世。清康熙年间升为十二哲之列,称为先贤朱子。有子三人,塾、埜、在皆贤;在于绍定中,官至吏部侍郎。--作者:程运
- 4 评价 生平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着名的理学家。朱熹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后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之后,朝廷令他监潭州南岳庙,其间致力于着述和讲学。淳熙五年(1178年),任南康军知军,仍注意与士子论学,并访得白鹿洞书院旧址,奏请予以复修。此后,历任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等。光宗继位,他历任漳州知州、秘阁修撰、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宁宗继位,他因宰相赵汝愚的招揽,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庆元二年(1196年),韩侂胄为相,朱熹被弹劾去职,进而被列为「伪学逆党」,庆元六年(1200年)病死。 着作朱熹一生着述繁富,着名而影响最大的是《诗集传》和《四书章句集注》。它们成了后来历朝学子必读的教科书。 观点朱熹学说的核心就是一个「理」字,他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即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他把传统的纲常加以理论化和通俗化,认为「三纲五常」应是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且认为这是永存而不灭的。这套学说对专制主义和帝皇权力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后来成了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影响深远而巨大。他的学说源自北宋的程颢、程颐,故学术界常以「程朱学派」称之。 评价陈荣捷肯定朱熹的成就:一、新儒家哲学之完成。二、道统观念之完成。三、以四书代五经。
- 人名。(公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宋婺源人,侨寓建州。曾讲学于建阳考亭,因号考亭,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号云谷老人。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諡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徽国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编次着述之书甚多,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程准。 目录
拆词解释
朱:◎朱 zhū 〈名〉 (1)(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本义:赤心木) (2)同本义 [the tree with red core]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3)...
熹:◎熹 熺 xī 〈动〉 (形声。从火,喜声。本义:烤炙)同本义 [roast meat] 熹,炙也。——《说文》。字亦作熺。熹 xī ㄒㄧˉ 1、光明:熹微(日光微明)。星熹。 2、炙,炽热:“东暾淡...
使用场景
-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 朱熹的观书有感
- 朱熹的历史世界
- 观书有感 朱熹拼音版
- 朱熹的教育思想
-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朱熹是南宋还是北宋
- 朱熹的思想主张
- 观书有感朱熹注音版
- 朱熹榜书千字文
- 关于朱熹的故事
- 朱熹搞大儿媳妇的肚子
- 朱熹的名言名句
- 武夷山朱熹书院
- 朱熹到底有没有被污蔑
- 朱熹大家为什么恨他
- 朱熹的熹怎么读
- 观书有感朱熹.
- 《观书有感》朱熹
- 朱熹《观书有感》.
- 朱云
汉成帝 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唐 杜牧 《洛中送韦楚老拾遗归朝》诗:“十载丈夫堪耻处, 朱云 犹掉直言旗。” 宋 戴复古 《寄复斋陈寺丞》...
- 朱砂海棠
海棠花的一种。 宋 陆游 《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之七:“重萼丹砂品最高,可怜寂寞弃蓬蒿。”自注:“ 小东门 外,有千叶朱砂海棠一株,奇丽絶代。...
- 朱砂庵
◎ 朱砂庵 Zhūshā ān[Zhushaan] 寺庙名,正名慈光寺。明朝修建,在黄山朱砂峰下望朱砂庵而登。—— ...
- 朱绶
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系印章、玉佩和帷幕之类。 唐 钱起 《送丁著作佐台郡》诗:“佐郡紫书下,过门朱綬新。”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诗:“ ...
- 自熹
见“ 自喜 ”。
- 微熹
◎ 微熹 wēixī[dim] 指阳光不强烈阳光微熹
- 福熹
见“ 福喜 ”。
- 赫熹
指烈日。 清 赵翼 《苦热》诗:“赫熹餘威竟夜不肯散,繁星皆红月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