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红联
红联汉语词典
输入词语或其拼音即可,例如 词语ciyu

范仲淹的意思

范仲淹

词语范仲淹

相关汉字 fan zhong yan

拼音fàn zhòng yān 

范仲淹基本意思

◎ 范仲淹 Fàn Zhòngyān
[Fan Zhongyan] (989—1052) 北宋政治家、将领、文学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属陕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少孤贫,学习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守卫边塞多年。庆历三年(公元1043)任参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未被采纳。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于赴颖州途中病卒。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后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时主张诗文革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发个人政治怀抱的《岳阳楼记》为代表作

范仲淹意思精修版

  • ◎ 范仲淹 Fàn Zhòngyān[Fan Zhongyan] (989—1052) 北宋政治家、将领、文学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属陕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少孤贫,学习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守卫边塞多年。庆历三年(公元1043)任参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未被采纳。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于赴颖州途中病卒。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后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时主张诗文革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发个人政治怀抱的《岳阳楼记》为代表作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着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生于太宗瑞拱二年,真宗大中祥符进士。仁宗庆历元年(1041),与韩琦同抗西夏,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夏人畏惧相戒言「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边境因得相安无事。庆历三年,官拜参知政事,上〔十事疏〕以作为政治改革的根本,史称「庆历变法」。并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其心志抱负,卒于仁宗皇佑四年,諡曰文正。  范仲淹在〔上时相议制举书〕中主张「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认为教育首在于学习六经,并强调「法度之言存乎〔书〕,安危之几存乎〔易〕,得失之鉴存乎〔诗〕,是非之辩存乎〔春秋〕,天下之制存乎〔礼〕,万物之情存乎〔乐〕」,因此结论为:「宗经则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  仁宗庆历四年,进一步提出改革教育的主张,是为「庆历兴学」,改革内容主要有两项:  1.州县立学:范仲淹认为只考试而不教育的科举制度乃「不务耕耘,只求收获」,他说:「当太平之朝,不能教育,俟何时而教育哉?乃于选用之际,患才之难,亦由不务耕而求获矣。」是年三月,仁宗下诏州县皆立学,应科举者须先受相当的学校教育,由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士须在学三百日才许参与考试。同时,并改进太学及国子学,增置生员,国子生至二百人,以官七品以上子孙为之;太学生至一百人,以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为之。讲官博士十余人,分经教授。  2.改革科举:范仲淹深感当时科举考试之法,弊病甚多,以致「委先王之典,宗叔世之文;词多纤秽,士惟偷浅,言不及道,心无存诚」。因此强调为文「应于风化」,认为「虞夏之书,足以明帝王之道,览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所以主张「先策论以观其大要,次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去留,以全才升其等级」。考试内容,先策、次论、后诗赋,通考为去取;罢贴经、墨义;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考试方法,分为三场:第一场策,第二场论,第三场诗赋;目的在透过精当切实的科举考试以拔擢真才。  惜由于反对者的阻挠,范仲淹于庆历四年六月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庆历兴学」即告失败。然其对于士人的涵养作成之功,则不可掩。宋初的一批着名学者,如孙复、胡瑗、张载、欧阳修、石介、李觏等,都曾受过他的提契奖掖,一时学校遍于四方,师儒之道因此而立,对于当时学术风气的养成,有很大的贡献。史称他「推其俸以食四方游士,士多出其门下」,「感论国事,时至泣下,一时士大夫矫励尚风节,自先生倡之」,是十分恰当的评论。--作者:井敏珠
  • 人名。(公元 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吴县人,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卒諡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为北宋知名文学家与政治家。其父为范墉,曾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但范仲淹两岁时不幸丧父,家境衰落,从小却勤奋好学,心怀远大抱负。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刚健正直、极言敢谏,于是被贬至河中府通判。康定元年,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防御西夏侵扰巩固了西北边防,声望大增。在此后他又任职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于徐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为后人所景仰,范仲淹反对西崑派与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的诗作、词作、散文都相当出色,知名作品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和诗《江上渔者》等,着有《范文正公集》。

拆词解释

:

◎范 範 fàn 〈名〉 (1)(形声。从车,笵(fàn)省声。本义:古代遇大事出车,先辗过祭坛及祭牲的一种祭祀活动,祭路神) (2)同本义 [a ceremony of sacrifice to t...

:

◎仲 zhòng 〈形〉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2)同本义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说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淹 Yān 〈名〉 (形声。从水,奄声。本义:古水名,即今金沙江的一段)同本义。在四川省南部。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Yan River] 淹水,一曰复水也,出今四川宁远府徼外,...

使用场景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范仲淹实验小学
  • 登岳阳楼范仲淹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 苏轼私识范仲淹
  • 范仲淹的最有名的诗
  • 岳阳楼记与范仲淹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范仲淹罢宴的罢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 百家讲坛
  •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 范仲淹300字
  • 范仲淹苏幕遮课件
  • 渔家傲 范仲淹赏析
  • 苏幕遮范仲淹的ppt
  • 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 范仲淹苦读的故事
  • 范仲淹少年苦学

汉字组词范的组词 仲的组词 淹的组词

范仲淹同音词

范仲淹相关词语
  • 范张

    1. 东汉 范式 、 张劭 的并称。二人友善,重义守信,有死友之称。后常以 范 张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南朝 ...

  • 范叔

    战国 魏 人 范雎 ,字 叔 。尝从 魏 中大夫 须贾 使 齐 。既归, 须贾 以 雎 有通 齐 之嫌告 魏 相。 魏 相 魏齐 大怒,使舍...

  • 范物

    1. 用模子制造器物。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且夫洪陶范物,大象流形,躁静异尚,翔沉舛情。”2. 示范于人。《宋书·武帝纪上》:“ ...

  • 范张鸡黍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 朱仲

    仲夏。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赫尔阳精,当朱仲兮,厥状难明。杲杲而威稜四序,炎炎而火烈群生。”

  • 原仲

    复姓。 战国 楚 有 原仲蔑 。见《通志·氏族四》。

  • 奚仲

    1. 夏 之车正,传说姓 任 , 黄帝 之后,为车的创造者, 春秋 薛 之始祖。见《左传·定公元年》、《山海经·海内经》 郭璞 注引《世本》...

  • 伯仲

    ◎ 伯仲 bózhòng[elder and younger]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出世》表...

推荐
如果觉得 汉语词典 不错,请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