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汉语词典
郑声的意思
郑声
词语郑声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声基本意思
郑声意思精修版
- 1. 原指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的音乐。因与 孔子 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 刘宝楠 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説 郑国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会,謳歌相感,故云 郑 声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韶》响难追, 郑 声易启。”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淫声》:“ 郑 声淫者, 郑国 作乐之声过於淫,非谓 郑 诗皆淫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此《关雎》所以不作也,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参见“ 郑音 ”。2. 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清 王夫之 《四书稗疏·论语·郑声》:“医书以病声之不正者为郑声,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注:“ 戴元礼 曰:‘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 张锡驹 曰:‘郑声者,神气虚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 郑声又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指声调复杂、技巧细致的俗乐,使人感官外驰,放荡颓堕;不合雅乐中正平和、简静内敛的原则。如〔左传·昭公元年〕所谓:「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故郑声也被孔子极力排斥,如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告诉颜渊为政的道理时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文中将郑声的美妙动听与佞人利口的引人留恋,视为同具害处。如〔论语·阳货篇〕中也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实则孔子采取的标准是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如〔八佾〕篇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对照出郑声使人乐而淫、哀而伤,易有情感泛滥之弊。孟子就政治观点谈音乐,只问是否与民同乐,故荀子才继承孔子的立场,提倡雅乐,排斥淫声。如〔乐论〕云:「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同样重视音乐具有成人伦、助教化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化功能,排斥郑卫之音。又〔礼记·乐记〕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指郑卫之音使人懈慢,虽乱而未灭亡,实已接近亡国之音。〔乐记〕中又称郑卫之音为新乐,子夏对魏文侯说:「今夫新乐,进退俯仰,奸声以滥,溺而不止。……郑音好滥淫志,卫音趋数烦志。」文中明言新乐的舞者弯腰屈背,动作不齐,又充满淫声浪语,尽量地蛊惑人。再作区分,则郑音轻佻,使人心志放荡;郑音急促,使人心志烦乱。二者都偏向情欲,而戕害德性。总上可知,中国古代教育系以音乐为中心,音乐的感化作用,与国家社会的治乱兴衰,有密切关系,禁止不合道德标准的音乐更是政府的责任。--作者:陈章锡
-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拆词解释
郑:◎郑 鄭 zhèng 〈名〉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Zheng state]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
声:◎声 聲 shēng 〈名〉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
郑声相关词语
- 郑鼠
《后汉书·应劭传》:“昔 郑 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 周 。” 李贤 注引《尹文子》:“ 郑 人谓玉未琢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
- 郑女
1. 指 夏姬 。 郑穆公 之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於是 郑女 曼姬,被阿緆,揄紵縞。”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郑女 , 夏...
- 郑圃
1. 古地名, 郑 之 圃田 ,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西南。相传为 列子 所居。《列子·天瑞》:“ 子列子 居 郑圃 ,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
- 郑州市
河南省省会。在省境中部偏北,京广、陇海两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28年设市,后废。1948年复设。人口192万(1995年)。...
- 祝声
1. 祝祷时发出的噫歆之声。《礼记·曾子问》:“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 郑玄 注:“声噫歆,警神也。”2. 以比喻类似的声音。3...
- 雪声
1. 降雪的声响。 唐 任翻 《冬暮野寺》诗:“照墻灯影短,著瓦雪声繁。” 宋 陆游 《雪夜》诗:“雪声如飞沙,风声如翻涛。”2. 吟雪之声...
- 龢声
和谐的乐音。
- 鸟声兽心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 角 等窃入京师,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