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红联
红联汉语词典
输入词语或其拼音即可,例如 词语ciyu

辞义的意思

辞义

词语辞义

相关汉字 ci yi

拼音cí yì 

辞义基本意思

辞义意思精修版

  • 1. 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箸《中论》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是以 孙卿 、 屈原 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南史·任昉传》:“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2. 偏指文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帝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足下犹復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3. 犹辞章。《宋书·颜延之传》:“ 庐陵王 义真 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南史·殷孝祖刘勔等传论》:“ 绘 辞义克举,诸子各擅雕龙。”
  •   辞义是指对「字义」的用法。在人类创造语言之初,本是用名以指实;到有了文字后,字义在基本上即是名的意义;及至又有了抽象名辞之后,因为这类名词无法「指实」,要用更多的字或辞来说明其意义,因而对辞义便要求精确而翔实,于是在辞义的把握上便成了语言和书写文字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尤其名词定义,即是解释名词的意义。随着名词日渐繁多,同一个名词,因用者自己意有所指,往往生出不同的意义,于是造成了解当否的问题。历来的哲学家在着作中表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时,常常给一个既有名词以略有差别的意义,往往因此造成后来读者的困扰,许多辩论便由此而生,甚至引起对相关事实的真伪造成歧见。例如我国一个有名的发生在公文书上的故事,可以为证。故事是一位将官带兵作战失败,写奏章请皇帝发兵支援,奏章中用了「屡战屡败」四个字,一位高明的幕僚说,用了这四个字,不但得不到救兵,将官可能还要治罪,因为这四个字的用法表现了将官的无能。于是将四字加以颠倒,改成「屡败屡战」,显示出将官的勇敢和忠诚,便成了很好的辞义了。  又在一项争执中,如果原因在于当事人对问题的语词意义有不同的了解,而不是对事实(facts)有不同的意见时,就成为字义上的争执。所以辞义在语言和书写中是很重要的。--作者:但昭伟
  • 文辞的意义。 【造句】这篇课文的辞义艰深,讲解起来较为费力。
  • 文辞的意义。如:「这篇课文的辞义艰深,讲解起来较为费力。」

拆词解释

:

◎辞 辭、辤 cí 〈名〉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

:

◎义 義 yì 〈名〉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

汉字组词辞的组词 义的组词

辞义同音词辞邑辞意疵议慈懿词意疵疫赐邑词义蠀蛦词谊词艺赐遗赐疑此以螆蛦

辞义相关词语
  • 辞第

    辞去所赐的第宅。典出《汉书·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 匈奴 不灭,无以家为也。’”后因以“辞第”指为国忘家。 唐 杜甫 《奉...

  • 辞爵

    1. 谓辞让奉养之酒。《礼记·射义》:“《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

  • 辞绂

    犹辞官。绂,古代系印的绶带。 明 王世贞 《感述六十韵》:“恋禄违辞紱,惊心阻叩閽。”

  • 辞林

    1. 著述之林。指诗文的总汇。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歷观文囿,泛览辞林。”2. 旧时亦用作称颂文人饱学的敬词。《陈书·周弘正传...

  • 隐义

    1. 暗藏旨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2. 深奥的义理。 唐 韩...

  • 违义

    违背义理。《后汉书·窦融传》:“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 宿义

    谓旧日存于心中而尚未行之义。《韩非子·难二》:“ 桓公 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 桓公 行义,非为遗冠也。” 陈奇猷 集释:“宿义,犹言旧...

  • 惠义

    恩义。《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粲“怀德”>》:“君子篤惠义,柯叶终不倾。” 张铣 注:“惠,恩也。”

推荐
如果觉得 汉语词典 不错,请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