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谕的意思
通谕
词语通谕
拼音tōng yù
通谕基本意思
◎ 通谕 tōngyù
[encyclical] (如由主教或高级教会机构发出的)关于处理一个重大的或当时认为是严重的事件的广为传布的文件;特指由教皇发出的这种通谕
通谕意思精修版
- 犹通告。 郑观应 《与周寿臣观察论强邻侵占边省路矿拟辟为万国商场书》:“宜广登日报,明白晓諭,并通諭议绅演説,开导下愚。”参见“ 通告 ”。
- ◎ 通谕 tōngyù[encyclical] (如由主教或高级教会机构发出的)关于处理一个重大的或当时认为是严重的事件的广为传布的文件;特指由教皇发出的这种通谕
- 通谕是天主教教宗对全球天主教徒的传达信函,内容有关教义及道德,一般是长篇详述,以拉丁文公布,但同时有重要的现代语文翻译,以为首的两个拉丁字为名称,受文者是「各位宗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主教及凡与宗座和平共融的各位教长」。亦有例外者,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和平于地〕及保禄六世的〔祂的教会〕,也写给「各位善意的人们」。另一个例外,是庇护十一世反对纳粹与法西斯的通谕,纯以德义两种语文写出。 通谕为牧灵性质之文书,是教宗执行普通训导权威的工具,他虽不明白说出他是以不能错误的权威,教授信仰的真理,但信徒们仍应表示「意志及理智的敬重服从……就是说,要依照教宗所明白表示的意见,或是依据文告的性质,或者他反覆陈述的一贯理论……尊敬地接受他的教导,真诚地附合他的论断」(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教会宪章〕25节)。 教宗的通谕既如此重要,兹举其颇负盛名者如下:教宗庇护十二世〔神妙身体〕论教会之性质(1943.6.29);若望二十三世〔慈母与导师〕论社会问题(1961.5.15);〔和平于地〕论世界和平(1963.4.11);保禄六世〔祂的教会〕论教会与人类、与其他宗教、与分离的基督徒的交谈(1964.8.6);〔人类生命〕论合法的节制生育(1968.7.25);若望保禄二世〔论社会事务关怀〕(1987.12.30);以及最近的〔真理的光辉〕论伦理道德上流行的一些偏差(1993.8.6)。--作者:孙静潜
拆词解释
通:◎通 tòng 〈量〉 (1)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谕:◎谕 諭 yù 〈动〉 (1)(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同本义 [instruct;tell]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
- 通厮脚儿
犹通脚。《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 玳安 一面关上铺子门,上炕和 傅伙计 两个通廝脚儿睡下。”《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坐到起更时分,俺娘儿...
- 通旧
与故旧交往。 唐 李商隐 《祭韩氏老姑文》:“某等诚深通旧,情协先亲,始自童子,至於成人。”
- 通式
1. 表示同一类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公式。2. 通常的样式。 蔡元培 《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这仿佛西洋美术,从古典主义进到写实主义的样子:绘...
- 通便
◎ 通便 tōngbiàn(1) [movement](2) 治疗便秘,使大便通畅(3) 中医用于某些实证的治法之一通便泻火
- 学谕
学官名。 宋 代国子监与县学均置之。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建小学,择学諭教之,製释奠器服。”《宋史·职官志五》:“﹝国子监﹞学諭二...
- 喧谕
太平天囯 《天朝爵职称谓》坚定以 洪仁玕 名义发布或由诸王联名发布而由 洪仁玕 领衔之文告称“諠諭”。諠,通“ 宣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
- 坛谕
设坛扶乩时乩盘上写下的文字。 叶圣陶 《招魂》:“祖师在乩盘上写下坛谕。某人要努力精修,不可三天两头打马将。”
- 诲谕
亦作“ 诲喻 ”。教诲晓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止凡人之鬭鬩,则 尧 舜 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諭。” 宋 王安石 《谢手诏慰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