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新华字典
兀的拼音,兀的笔顺,兀的意思
兀
拼音:wù / wu
注音:ㄨˋ
部首:儿
部外笔画:1画
总笔画:3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 GQV
仓颉:MU
郑码:GR
电码:0335
UNICODE:5140
四角:10212
区位码:5603
笔顺号:135
笔顺图
兀的解释精修版
- ◎兀 wù 〈形〉 (1)(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同本义 [towering and level]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4)光秃(如毛发)的 [bald]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5)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6)茫然无知 [utterly ignorant]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7)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8)不够稳定 [unstable]。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9)独立 [independent]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吴从先《金小品传》 (10)昏沉 [dazed]。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 ◎兀 wū (1)——“兀秃” wūtu:同“乌涂” wūtu。 (2)另见 wù
- 兀 wù ㄨˋ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 高耸特立。唐.刘禹锡〈九华山歌〉:「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 光秃。 【组词】:「兀鹰」。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
- 尚、仍、还。《水浒传.第九一回》:「黑旋风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顾砍杀。」
- 浑然无知的样子。《文选.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 不安的样子。 【组词】:「兀兀难安」。汉.傅毅〈舞赋〉:「兀动赴度,指顾应声。」
- 动摇、飘荡。《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未有弃亲即异,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宋.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 加在代词前形成复词。 【组词】:「兀那」、「兀谁」。
- 高耸特出。 【组词】:兀立
- 光秃。 【组词】:兀鹰、兀鹫
- 浑然无知的样子。 【组词】:兀然、兀坐
- 尚、仍、还。 【组词】:兀是、兀自
- 词缀。加在代词前形成衍声复词。 【组词】:兀那、兀谁
- 高耸特立。 【组词】:「突兀」。
- 兀自:却自、还自。 【组词】:「他兀自在房里发呆。」、「一片冰天雪地中,寒梅兀自傲霜枝。」
兀基本解释
兀
wù ㄨˋ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兀的象形字
兀的英语解释
形risingtoaheight;towering;bald;bare名(姓氏)asurname;
兀的词语
- 危峰兀立 :
- 兀岸 :
高矗挺拔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还希望勇猛精进抗御万难,一往不返,尤其要毋负这老树兀岸高傲的故态呵!”
- 马兀 :
见“ 马杌 ”。
- 珑珑兀兀 :
象声词。 元 耶律铸 《松声行》:“瓏瓏兀兀惊俗聋,餘韵飘萧散碧空。”
- 摧兀 :
高耸貌。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苍苍 丁零 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 赤留兀剌 :
行走貌。 元 康进之 《黑旋风》第二折:“这田地上赤留兀剌那时节,甚么人绊我这一脚。”
- 醉兀 :
见“ 醉兀兀 ”。
- 摇兀 :
摇荡;飘荡。 宋 范成大 《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陈三立 《晓抵九江作》诗:“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 兀立 :
◎ 兀立 wùlì[stand upright] 笔直挺立
- 兀楞楞 :
痴呆貌。 谢挺宇 《去国》:“ 静子 搂着两个孩子,眼睛兀楞楞发呆,成了一块木头似的。”
带兀字的成语
第1个字是兀的成语:兀兀穷年
第2个字是兀的成语:兀兀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