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新华字典
粟的拼音,粟的笔顺,粟的意思
粟
拼音:sù / su
注音:ㄙㄨˋ
部首:米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 SOU
仓颉:MWFD
郑码:FJUF
电码:4725
UNICODE:7C9F
四角:10904
区位码:4358
笔顺号:125221431234
笔顺图
粟的解释精修版
- ◎粟 sù 〈名〉 (1)(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2)同本义 [foxtail millet;millet]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 italica),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粟,嘉谷实也。——《说文》 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旧唐书·食货志下》 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3)又如:粟入(税粟的收入);粟粒(谷物的颗粒) (4)谷粒 [grain]。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明史·海瑞传》 (5)又如:粟饭(糙米饭) (6)粮食的统称 [grain]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李斯《谏逐客令》 (7)又如:粟土(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粟陈贯朽(粟红贯朽);粟红贯朽(粮有余而腐坏,钱久不用,穿钱的绳子也乱了,比喻太平盛世,钱粮丰饶) (8)颗粒如粟状的东西,比喻微小 [sand]。如:粟文(粟米状的花纹);粟金(粟状的小颗金粒);粟眉(用黛细点眉);粟粒(粟粒状之物);粟错(像粟那样细小的差错) (9)小疙瘩,因寒冷在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knot]。如:粟栗(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10)俸禄 [salary]。如:粟秩(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 粟 sù ㄙㄨˋ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2、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农贵粟。 3、姓。
-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北方粮食之大宗。俗称为「小米」。
- 谷实的总称。《淮南子.诠言》:「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国。」
- 俸禄。《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 皮肤遇寒时在表面所起的小颗粒。宋.苏轼〈雪后书北台〉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俗称为「鸡皮疙瘩」。
- 姓。如汉代有粟举。
-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我国北方粮食的大宗。 △小米
- 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大陆地区北方粮食的大宗。或称为「小米」。
- 谷实的总称。 【组词】:「红粟」。
粟基本解释
粟
sù ㄙㄨˋ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2、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农贵粟。
3、姓。
粟的象形字
粟的英语解释
名millet;grain;asurname;
粟的词语
- 粟金 :
粟状的金粒。 唐 王建 《宫词》之三四:“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
- 周粟 :
周 代的禄食。《史记·伯夷列传》:“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
- 脱粟布被 :
- 红粟 :
储藏过久而变为红色的陈米。亦指丰足的粮食。 宋 王禹偁 《赠吕通秘丞》诗:“闻君公事苦喧卑,红粟堆边独敛眉。” 清 唐孙华 《南巡扈跸诗为宋...
- 漕粟 :
通过水道运送粮食。《管子·轻重戊》:“ 齐 即令 隰朋 漕粟於 赵 , 赵 糴十五。”《史记·河渠书》:“异时 关东 漕粟从 渭水 上,度六...
- 钿粟 :
镶嵌于器物的金、银、玉、贝等物的细粒。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三:“鞦垂妆鈿粟,箭箙钉文牙。” 王琦 汇解:“金华曰鈿,鈿粟者,鈿文...
- 登粟 :
草名。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甘凉银夏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
- 摇枝粟 :
传说中一种谷类植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乐浪 之东,有 背明之国 ,来贡其方物……有摇枝粟,其枝长而弱,无风常摇,食之益髓。...
- 官粟 :
官府的谷物。《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 唐 孔颖达 疏:“所以紓出官粟之蓄积久滞者,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纳官也。” 宋 苏轼 《和叔盎...
- 尺布斗粟 :
汉文帝 弟 淮南王 刘长 谋反,事败被废,徙居 蜀郡 严道县 ,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