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提供的功能:
1、rsyslog是RHEL或CentOS系统6.x版本的日志服务,代替以前系统的syslog服务。在这个架构中rsyslog服务主要是收集日志的功能,把日志归类,写入数据库。
2、mysql是简单的数据库,在这个架构中主要任务是存放收集过来的日志信息,以便提供给loganalyzer软件来显示出来。
3、loganalyzer是一个日志分析工具,比较简单。在这个架构中主要是从mysql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依条形和图形直观的显示出来,提供筛选、搜索、归类、统计等功能。
4、evtsys是运行在windows平台下,把系统收集的日志发送到mysql中,保存起来。
整个环境需要的条件:
在整个框架中,rsyslog、mysql、http、php等使用系统自带的rpm包
loganalyzer是从网上下载的源码包文件,地址: http://download.adiscon.com/loganalyzer/loganalyzer-3.6.3.tar.gz。
整个日志服务是建立在LAMP架构之上的,需要对LAMP有所了解。
两台RHEL6.4系统的主机,一个是server一个是client,把iptables和selinux关闭。
搭建步骤:
1、先在server上来验证一下LAMP架构。
a、初始化mysql服务,进入mysql数据库,执行 "mysql -u 用户名 -D 数据库名 -p 密码" 进行验证mysql是否存在问题;
b、开启httpd服务,打开浏览器,输入本机IP地址,验证httpd服务。找到DirectoryIndex关键字,添加index.php。
c、修改httpd.conf配置文件,在/var/www/html/添加测试index.php页面。进行LAMP的整体测试。
vi /var/www/html/index.php
<?php
$link=mysql_connect(localhost,root,123456); ##(主机名,用户名,密码)
if(!$link) echo "失败!";
else echo "成功!";
mysql_close();
?>
Rsyslog的配置文件:
vim /etc/rsyslog.conf
#### MODULES 日志的模块####
$ModLoad imuxsock #imuxsock是模块名,支持本地系统日志的模块
$ModLoad imklog #imklog是模块名, 支持内核日志的模块
#$ModLoad immark #immark是模块名,支持日志标记
#$ModLoad imudp #imupd是模块名,支持udp协议
#$UDPServerRun 514 #允许514端口接收使用UDP和TCP协议转发过来的日志
#$ModLoad imtcp #imtcp是模块名,支持tcp协议
#$InputTCPServerRun 514
################# GLOBAL DIRECTIVES #################定义全局日志格式的指令
$ActionFileDefaultTemplate RSYSLOG_TraditionalFileFormat #定义日志格式默认模板
$IncludeConfig /etc/rsyslog.d/*.conf #载入rsyslog.d文件中所有以conf结尾的文件
#### RULES ####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var/log/messages
#####记录所有日志类型的info级别以及大于info级别的信息到/var/log/messages,但是mail邮件信息,authpriv验证方面的信息和cron时间#任务相关的信息除外
authpriv.* /var/log/secure
#####authpriv验证相关的所有信息存放在/var/log/secure
mail.* -/var/log/maillog
#####邮件的所有信息存放在/var/log/maillog; 这里有一个-符号, 表示是使用异步的方式记录, 因为日志一般会比较大
cron.* /var/log/cron
####计划任务有关的信息存放在/var/log/cron
*.emerg * (*表示所有用户)
###记录所有的大于等于emerg级别信息, 以wall方式发送给每个登录到系统的人
uucp,news.crit /var/log/spooler
####记录uucp,news.crit等存放在/var/log/spooler
local7.* /var/log/boot.log
####本地服务器的启动的所有日志存放在/var/log/boot.log中
#############################rsyslog.conf###############中日志规则的定义的格式
facitlity.priority Target
#facility: 日志设备(可以理解为日志类型):
auth #pam产生的日志,认证日志
authpriv #ssh,ftp等登录信息的验证信息,认证授权认证
cron #时间任务相关
kern #内核
lpr #打印
mail #邮件
mark(syslog) #rsyslog服务内部的信息,时间标识
news #新闻组
user #用户程序产生的相关信息
uucp #unix to unix copy, unix主机之间相关的通讯
local 1~7 #自定义的日志设备
#priority: 级别日志级别:
debug #有调式信息的,日志信息最多
info #一般信息的日志,最常用
notice #最具有重要性的普通条件的信息
warning, warn #警告级别
err, error #错误级别,阻止某个功能或者模块不能正常工作的信息
crit #严重级别,阻止整个系统或者整个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的信息
alert #需要立刻修改的信息
emerg, panic #内核崩溃等严重信息
###从上到下,级别从低到高,记录的信息越来越少,如果设置的日志内性为err,则日志不会记录比err级别低的日志,只会记录比err更高级别的日志,也包括err本身的日志。
Target:
#文件, 如/var/log/messages
#用户, root,*(表示所有用户)
#日志服务器,@172.16.22.1
#管道 | COMMAND
日志滚动服务:所有的日志文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访问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因此必须对日志文件进行定期清理,以免造成磁盘空间的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加快了管理员查看日志所用的时间。因而logrotate就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了,RedHat系统默然安装logrotate,利用 logrotate设置了相关对rsyslog日志迅速增长的设置。logrotate的执行由crond服务实现。在/etc/cron.daily目 录中,有个logrotate,是个shellscript,用来启动logrotate。
logrotate程序每天由cron在指定的时间 (/etc/crontab)启动。
sed -e '/^#/d' -e '/^$/d' /etc/logrotate.conf
weekly #每周清理一次日志文件
rotate 4 #保存四个轮换日志
create #清除旧日志的同时,创建新的空日志文件
dateext #使用日期为后缀的回滚文件 #可以去/var/log目录下看看
include /etc/logrotate.d #包含/etc/logrotate.d目录下的所有配置文件
/var/log/wtmp { #对/var/log/wtmp这个日志文件按照下面的设定日志回滚
monthly #每月轮转一次
create 0664 root utmp #设置wtmp这个日志文件的权限,属主,属组
minsize 1M #日志文件必须大于1M才会去轮换(回滚)
rotate 1 #保存一个轮换日志
}
/var/log/btmp {
missingok #如果文件丢失不报错
monthly
create 0600 root utmp
rotate 1
}
[root@demo ~]# cat /etc/logrotate.d/syslog
/var/log/cron #这些文件是rsyslog.conf文件中全局配置定义中指定的Target的路径
/var/log/maillog
/var/log/messages
/var/log/secure
/var/log/spooler
{
sharedscripts
postrotate # 轮换之后重启rsyslog服务
/bin/kill -HUP `cat /var/run/syslogd.pid 2> /dev/null` 2> /dev/null || true
endscript
}
sed -e '/^#/d' -e '/^$/d' /etc/logrotate.conf
weekly #每周清理一次日志文件
rotate 4 #保存四个轮换日志
create #清除旧日志的同时,创建新的空日志文件
dateext #使用日期为后缀的回滚文件 #可以去/var/log目录下看看
include /etc/logrotate.d #包含/etc/logrotate.d目录下的所有配置文件
/var/log/wtmp { #对/var/log/wtmp这个日志文件按照下面的设定日志回滚
monthly #每月轮转一次
create 0664 root utmp #设置wtmp这个日志文件的权限,属主,属组
minsize 1M #日志文件必须大于1M才会去轮换(回滚)
rotate 1 #保存一个轮换日志
}
/var/log/btmp {
missingok #如果文件丢失不报错
monthly
create 0600 root utmp
rotate 1
}
[root@demo ~]# cat /etc/logrotate.d/syslog
/var/log/cron #这些文件是rsyslog.conf文件中全局配置定义中指定的Target的路径
/var/log/maillog
/var/log/messages
/var/log/secure
/var/log/spooler
{
sharedscripts
postrotate # 轮换之后重启rsyslog服务
/bin/kill -HUP `cat /var/run/syslogd.pid 2> /dev/null` 2> /dev/null || true
endscript
}
rsyslog 建立:
安装rsyslog服务包,rsyslog-mysql的rpm包需要装上去,是日志和数据库结合的包
配置/etc/rsyslog.conf文件
vi /etc/rsyslog.conf
SYSLOGD_OPTIONS="-c 2 -r -x -m 180" ##添加,
KLOGD_OPTIONS="-x" ##添加,
$ModLoad immark.so ##查找,并把注释符号去掉。
$ModLoad imudp.so ##查找,并把注释符号去掉。
$UDPServerRun 514 ##查找,并把注释符号去掉。
参数描述如下:
-c指定运行兼容模式。
-r指定监听端口。默认514
-x在接收客户端消息时,禁用DNS查找。需和-r参数配合使用。
-m标记时间戳。单位是分钟,为0时,表示禁用该功能。
修改完保存配置文件后重启rsyslog服务。
客户端:
vi /etc/rsyslog.conf
*.* @172.16.2.240 ##添加改行,@ 之后是server端ip地址。
vi /etc/bashrc ##可选项,会记录:那台主机由谁在什么目录执行什么命令
export PROMPT_COMMAND='{ msg=$(history 1 | { read x y; echo $y; });logger "[euid=$(whoami)]":$(who am i):[`pwd`]"$msg"; }' ##添加
source /etc/bashrcce ##执行后立即生效
修改、保存配置文件后重启rsyslog服务。
第一阶段验证测试。
a、在客户端输入logger-pinfo“测试信息”;
b、在客户端的/var/log/messager文件中去查看是否有执行的这条命令和输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