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因特网上最流行的应用之一。不使用电子邮件,就等于没有使用过因特网。
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子邮件系统主要分两种,即 webmail和POP3 。前者依靠web浏览器阅读、撰写、发送以及管理电子邮件,后者则需要使用POP3客户端软件把电子邮件从邮件服务器处下载保存到本地的收件箱中进行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使用webmail时,必须上网才能查看和管理邮件;而对于POP3系统,只在收发邮件的时候才需要上网。收取邮件之后,就可以脱机阅读、回复和管理在本地存储的邮件了。
使用webmail,只需要有webmail帐号以及浏览器就可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ina、163、Yahoo和 Hotmail。大多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在提供传统的POP3邮件服务的同时也提供webmail服务。
如果使用POP3邮件,则需要一个POP3邮件客户端软件,比如Kontact、Evolution、 Thunderbird等。
另外用户需要知道POP3邮箱所在的主机名,即POP3服务器;还有用户借以发送邮件的计算机名,即 SMTP服务器。
提示:无论使用webmail还是POP3邮件,用户都必须知道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
使webmail主要涉及浏览器的操作,本章就不多讨论了。
本章将主要介绍POP3 的使用方法,具体主要介绍Kontact中的邮件客户端组件Kmail的配置方法。
Kontact
启动
在红旗Linux中,Kontact中含有一个邮件客户端组件Kmail,可以用来管理邮件。可以通过快捷启动
工具栏的图标 启动Kontact,也可以通过开始菜单启动:
【开始】→【应用程序】→【互联网】→【电子邮件和日历】
用鼠标单击窗口最左侧的“邮件”,就进入了邮件管理界面。
配置帐号
首次使用Kmail必须配置电子邮件的帐号。可以通过Kontact的菜单启动KMail的配置界面:
【设置】→【配置KMail】
Kmail对电子邮件的管理分成身份管理、发邮件服务器管理、收邮件服务器管理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管理起来非常灵活。
管理身份
在配置KMail窗口的最左侧,点击“身份”,可以设置身份。默认的会有一个以当前用户名命名的身
份标识。选中它,单击修改按钮,可以设定名字及电子邮件地址。这里输入的邮件地址将成为所发出的邮件的发件人地址,如果对方直接回复邮件,就会回复到这个邮箱里。
收发邮件设置
在配置KMail窗口的最左侧,点击“网络”,可以进行收发邮件设置。在发送标签里可以进行发邮件
服务器(即STMP服务器)的配置,具体包括服务器地址、用户帐号、密码等项。在接收标签里则可以进行收邮件服务器(即POP3服务器)的配置。
先选择发送标签,配置发邮件的服务器。
单击添加按钮,会有询问传送方式的,选择SMTP的传送方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就会出现一个配置
SMTP服务器信息的窗口,在“主机”中输入发邮件服务器的域名、在“登录名”中输入用户
帐号。如果想在配置文件中保存密码,则将相应的复选框打勾,并输入密码。
同理可以选择“接收”标签来配置收邮件的服务器。单击添加按钮,会有询问收邮件的帐户类型,选
择POP3,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就会出现一个配置POP3服务器信息的窗口,如图8-6。在“主机”中输入
收邮件服务器的域名、在“登录名”中输入用户帐号。这里输入的收邮件服务器的域名通常应该是在身份设置时设定发件人地址,这样可以方便接收到对方的回复。如果想在配置文件中保存密码,则将相应的复选框打勾,并输入密码。
收取邮件
要收取邮件,单击工具条中的检查邮件图标 即可收取邮件。也可以从菜单中执行本操作:
【文件】→【检查邮件】
软件将自动登陆到已配置的各收邮件服务器检查是否有邮件,如果有,就会把这些邮件下载到本地的
收件箱里。
在检查邮件时,根据对收收邮件服务器配置的情况,程序有可能要求输入密码(POP3密码),然后才家
产收邮件服务器并下载邮件到本地的收件箱中。
显然,要收邮件,必须先上网。
阅读邮件
要阅读邮件,单击图8-1界面文件夹中的收件箱,窗口右侧上半部分就会显示收件箱中的邮件列表。
该列表每个条目对应一个邮件,提供了每个邮件的主题、发件人和日期等信息。
未阅读过的邮件对应的条目是红色的。
要想阅读邮件的内容,只需单击相应的条目,就会在列表下方的窗口中显示邮件的内容。如果显示不
完整,请拖动滚动条阅读完整的信息。
写邮件
要撰写新邮件,点击工具栏中的新建邮件按钮 ,就可以启动新邮件的编辑器 , 也可以
从菜单上启动新邮件的编辑器。
【文件】→【新建邮件】
程序会依据当前身份填写“发件人”
应该在“收件人”中填写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要发给多个收件人,可以用逗号将各个收件人
的地址隔开,或者每输入一个收件人的地址后按回车键
在“抄送到”字段还可以添加更多的收件人地址。
“主题”中应该添加概括邮件内容的标题。不要把标题写得过于含糊。填写明确的主题可以给收件人
处理邮件提供方便。目前,因特网上垃圾邮件,很多人在收取邮件时都要鉴别哪些是自己需要的电子邮件,鉴别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邮件的主题。填写合适的主题,也能防止邮件接收者把邮件当初垃圾邮件删除掉。
具体的邮件内容可以写在主题下面的大编辑框中。
可以单击工具条中的添加附件按钮 并选取相应的文件给邮件增加附件。
发送邮件
撰写好电子邮件后,如果在线的话,可以把邮件立即发送出去,也可以把它保存到“发件箱”中留待
以后发送,还可以把它作为“草稿”保存起来以便将来继续编写。
立即发送:如果要把邮件立即发送出去,可以单击发送按钮 。邮件成功发送出去后,它会被转存
到已发送的文件夹中。
留待以后发送:如果想把它保存起来留待以后发送,可以执行新邮件编辑器窗口上方菜单中的:
【信件 】→【排队】
新邮件将被保存到本地的“发件箱”目录中。利用这种功能,可以先把所有的电子邮件都写好,然后
一起发送出去。要发送发件箱中的邮件时,可执行菜单:
【文件】→【发出队列中的信件】
这种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对拨号上网的用户尤其有用。可以在脱机状态下把邮件写好,然后上网发送
这些邮件。
作为“草稿”保存
如果要把邮件作为“草稿”保存起来,可以点击新邮件编辑器窗口上的菜单:
【信件】→【保存到草稿文件夹】
新邮件将被保存到本地的“草稿” 目录中。将来要编辑这个草稿时,可以从“草稿”目录选中它,然
后执行下面的菜单操作:
【编辑】→【编辑信件】
也可以双击要编辑的草稿来进行编辑。
编辑好草稿后,可以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发送该邮件。
删除邮件
要删除某个邮件,可以先选中它所在的目录,然后在邮件列表中选择需要删除的邮件,单击工具栏中
的删除按钮 就可以将其删除了。
被删除的邮件被转移到了废件夹中。
如果要永久的删除废件夹中的邮件,可以先选中废件夹,然后从菜单中执行:
【文件】→【清空全部垃圾文件夹】
文件下载
启动
系统自带的支持断点续传的下载工具是kget。
可以从开始菜单启动它是:
【开始】→【应用程序】→【网络】→【网络下载】
首次启动时,系统会提示是否与Konqueror浏览器集成。选“是”就可以了。
默认情况下,该软件在启动后并不会显示主窗口,而是变成系统托盘中的一个图标 。单击该图标,可以看到该程序的主窗口,
下载文件
要从网络上下载文件,首先需要得到该文件的链接地址。
接下来,执行菜单操作:文件打开,就会弹出窗口,把链接地址粘贴到其中,点“确
定”按钮后,程序会询问保存位置,给出适当的位置,就可以开始下载了。
下载过程中,可以从程序的主窗口中看到下载进度,当下载完成时,相应的条目会自动消失。
网上即时通讯
ICQ和MSN
系统自带的网上即时通讯是kopete,该软件支持ICQ、MSN等多种协议。这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程序,
可以直接点击快捷启动工具栏中的 网络聊天图标 启动它,也可以从菜单启动它:
【开始】→【应用程序】→【网络】→【网络聊天】
配置帐户
使用网上即时通讯工具,需要配置帐号。如果是首次启动“网络聊天”,会自动启动配置工具,也可以通过窗口的菜单启动该配置工具,方法是:【配置】→【配置kopete】
kopete支持多种协议多个帐号,要添加新帐号,直接单击“新建”按钮,即可启动帐户向导,列出了kopete支持的几个协议,有ICQ、MSN、Yahoo等,应根据自己的帐号类型选择相应的协议,然后单击“下一步”。
帐号的主要配置界面。在“基本设置”标签中,可以添加帐号。另外还有“连接”和“联系人”标签可以设置。
注意:在“基本设置”标签中,默认“记住密码”是被选中的,建议把它取消,这样可以确保安全,同时也可以避免启动系统的密码守护程序kdewallet导致初学者不知所措。
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程序将提示帐户配置完成。单击“完成”按钮,重新回到配置工具的界面,可以看到新建立的帐户已经列在其中了。
同样办法,还可以添加其他协议的帐户。同一协议下,也可以添加多个帐户。
当把帐户信息配好后,单击“确定”按钮,配置结束。
开始聊天
启动后“网络聊天”,会在系统托盘中出现一个“Kopete, KDE 的既是通讯程序”的图标 。单击这
个图标,就可以出现该程序的主窗口,如图8-16。执行下面的菜单操作,就可以连线,开始聊天了:【文件】→【连接】→【全部连接】
程序将要求输入密码,输入正确的密码,就可以看到联系人界面了,找到在线的联系人,双击它,就可以开始进行网上即时通讯 了。
注意:在输入密码前,可能出现系统的密码守护程序kdewallet,不必管它,直接取消。
OICQ/QQ
OICQ,即QQ,又称腾讯QQ,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网上即时通信工具。QQ服务由腾讯公司提供,
但该公司没有提供运行于Linux上的客户端软件。红旗Linux自带的“聊天工具”支持MSN、ICQ,但不支持腾讯QQ。因此需要另外安装软件LumaQQ。
安装LumaQQ
LumaQQ是国内自由软件作者luma@smth设计开发的,是专为非Windows用户使用腾讯QQ服务设计的。红旗Linux4.1的工具盘提供了 LumaQQ的安装包,在安装它的同时,还必须安装Java的运行环境,该运行环境在工具盘中也有。相应的软件包如下图所示,打勾的两个软件包lumaq 和jre就是需要的软件包。
具体安装方法请参考“软件的安装和卸载”一章。
这里介绍另一种安装方法。先从网上下载得到软件的安装包。下载时,应该下载那个带JRE的安装包,虽然大了点儿(24Mb左右)但安装起来非常方便。
首先要对安装包解压。解压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 LumaQQ的子目录。
tar -xvzf lumaqq_0_2-linux_gtk2_x86_with_jre.tar.gz
一般应用软件的执行文件都统一保存在/usr/local,因此接下来要把LumaQQ移动到/usr/local下。
mv LumaQQ /usr/local/
上述操作都是以root身份进行的,解压后得到的LumaQQ及其下面的所有文件都归root所有。为了保
证以其他身份登陆时也能使用QQ,应该允许其他用户也能读取和执行这个目录之下的所有文件。
chmod -R 755 /usr/local/LumaQQ
这样,LumaQQ就算安装完了。
提示:Linux系统中的每个文件和目录都针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了不同的权限。一般文件主的权限最大,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有多少权利取决与文件主或root的授权。
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操作来修改文件的权限,但更有效的操作方法是通过命令行的chmod命令。
给LumaQQ打补丁
LumaQQ的开发并没有得到提供腾讯公司的支持,只好把QQ服务器端作为“黑匣子”,摸索着开发
的。随着对QQ服务器端了解的不断深入,开发者对LumaQQ不断改进,每个几天就推出一个补丁文件以便用户升级程序。那么如何用补丁文件对LumaQQ进行升级呢?
假设要安装Patch 3, 那么在下载lumaqq_p3.zip后,先要用如下命令对它进行解压。
unzip lumaqq_p3.zip
然后,把解压出来的两个.jar文件复制到LumaQQ的lib目录下,覆盖原来的文件。
这样升级就完成了。
启动LumaQQ
启动它的命令如下。在弹出的窗口(图lumaqq-1 )中输入帐号和密码,就可以用了。
/usr/local/LumaQQ/lumaqq
也可以在开始菜单中建立lumaqq的菜单项,这样用起来才方便。具体操作方法是:右键点击“开始”,
启动“菜单编辑器”,依次展开“应用程序”-》“网络”,选中网络,点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执
行“新建菜单项”,名称定为“QQ”(可以随便起这个名字),然后选中“QQ”,在“注释”中写
lumaqq0.2,在“命令”中添加启动命令,或者通过浏览找到这条命令。
/usr/local/LumaQQ/lumaqq
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标。
最后单击“应用”把这些设置保存起来。
这样,就可以通过开始菜单启动“QQ”了。
【开始】→【应用程序】→【网络】→【QQ】
bcking 于 2005-08-17 17:20:46发表:
支持------------ing
ccs 于 2005-08-17 12:13:50发表:
支持,顶
zz123 于 2005-06-24 09:23:41发表:
顶
thej 于 2005-05-14 00:18:14发表:
认识因特网
键。
+
因特网的出现对信息的使用和传播来说,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单位,只要把个人电脑与因特网连接起来,一个人就可以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们的地球已经因为因特网的出现,被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地球村”。
本章将讨论个人电脑与因特网建立连接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
所谓网络,简单的说,就是用电缆线把若干计算机联起来,再配以适当的软件和硬件,以达到在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目的。
世界上有很多组织,象公司、大学、研究所等机构,他们把机构内部的计算机联成网络,在计算机之间进行通讯,这就是局域网。公司、大学、研究所局域网上的计算机的资源可以共享,比起单机来优势非常明显。
因特网
网络比起单机来优势非常明显。所以人们就想到,为什么不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资源呢?于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局域网又通过各种方法互相连接起来,这就是Internet,中文名称是因特网。
现在,因特网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网。
我国在几年前也加入了因特网。目前,在我国同时存在着几个同Interet相联的网络,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中国互联网 Chinanet。一台计算机如果与Chinanet或其它任何一个已经联入 因特网的网络相连通,那么也就联入了因特网。
因特网的功能
用因特网能做些什么呢?
* Web浏览和查询。这是一个基于超级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用户通过它,可得到文本、图象、声音、动画和虚拟现实的综合信息。详见“Web浏览”一章。
* 电子邮件,即Email(Electronic Mail),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网上通信方式。详见“电子邮件”一章。
* BBS论坛。允许访问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目前大多数论坛都是基于Web浏览的方式提供服务的,可以使用Web浏览访问。
* 文件传输,即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它是因特网上最主要的一种文件传输手段。
FTP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进行上载(Upload)和下载(Download)操作。
* 多媒体(Multimedia)服务。包括:实时广播(RealAudio)、实时电视转播(Streamworks)等。
* 网络聊天,也叫网上即时通讯,可以实时地进行网络沟通。
主要概念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唯一的32bit地址。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很方便地寻址。
IP地址通常用4个以圆点分隔号的十进制数字表示,每一个数字对应于8个二进制的比特串,如某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 128.20.4.1,这样读起来更直观的。
因特网 IP地址(称为公有IP)由Inter 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同时由Inter NIC、APNIC、RIPE三大网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美国及其它地区的IP地址分配。通常每个国家需成立一个组织,统一向有关国际组织申请IP地址,然后再分配给客户。
通过网关服务器转接进入因特网的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一般是私有IP,由局域网的管理员
自行规划分配。网关服务器至少需要一个公有IP,以便在因特网标识自己。
IP地址的结构一般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那么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
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
子网掩码的长度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
“0”表示。图6-1所示的就是IP地址为“192.168.1.1”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二进制对照。
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
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
是主机号。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如果一个网络的规模不超过254台电脑,采用 “255.255.255.0”作为子网掩码就可以了,现在大多数局域网都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因此“255.255.255.0”是最常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对于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的网络,最后面一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因此可以提供256个IP地址。
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4个,因为主机号不能全是“0”,也不能全是“1”。
域名服务器DNS
域名服务是一个因特网和TCP/IP的服务,用于映射网络地址号码,即寻找因特网域名并将它转化为IP地址的系统。
域名是有意义的、容易记忆的因特网地址,比如www.google.com。
域名和IP地址是分布式存放的。DNS请求首先到达地理上比较近的DNS服务器,如果寻找不到此域名,主机会将请求向远方的DNS服务器发送。
网关
网关是网络连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两个不同的协议集之间进行转换,从而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例如:一个Net-ware局域网通过网关可以访问IBM的SNA网络,这样使用IPX协议的PC
就可和SNA网络上的IBM主机进行通信。
许多公司或组织内局域网上的计算机,并不是每一个都与因特网直接相连的。在这个局域网里,一般会设置一个网关服务器。局域网内其他的电脑访问要因特网,都是通过网关服务器的转接实现的。
连接因特网
要想访问因特网,必须事先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那里注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一般都拥有一个长
期与因特网相连的网络,人们可以把ISP网络当作因特网的一部分来访问。ISP会提供必要的基础网络设施,便于用户与她的网络相连。这就意味着,当用户的电脑与ISP的网络相连后,用户就可以通过ISP的网络访问因特网上其他计算机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了。
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通信公司都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她们都可以被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SP提供的接入方式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有局域网(LAN)、宽带ADSL以及普通拨号上网(dial-
up)。
帐号
如果要在家上因特网,可以选择宽带ADSL或普通拨号上网(dial-up)。无论哪一种,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一部电话。然后我们要找ISP办理入网手续,申请得到一个入网帐号、相应的密码以及上网时要拨的电话号码。
现在普通电话拨号上网,可以使用主叫付费,免去了申请的过程,上网费用直接记到电话费里。
设备
如果采用局域网(LAN)或宽带ADSL的方式上网,必须给电脑配上网卡。在Linux系统下,网络设备
在配置时被赋予别名,该别名由一个描述性的缩略词和一个编号组成。某种类型的第一个设备的编号为 0,其他设备依次被编号为 1、2、3,等等。网卡的别名一般是eth0, eth1 ...。
通过网局域网关连接因特网
在局域网内的电脑,要访问因特网,主要需要进行网络配置。配置好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和域名服务器参数就可以访问因特网了。
要进行网络配置,首先要从开始菜单启动网络配置工具,方法是:
【开始】→【设置】→【配置本地网络】
在网络配置工具中显示了可用的网络设备eth0,这是一块网卡。
如果没有列出任何网络设备,可以点“添加”按钮,就会出现网卡配置界面(如图6-3)。点“自动探
测”,系统将自动检测网卡,并弹出确认窗口(如图6-4),直接确认“是”就可以了,在网络配置工具选中设备eth0,点“修改参数”,会出现网卡设备 eth0的参数配置窗口(如果刚配置好网卡也会自动启动此窗口)。如图6-5,在此窗口中输入正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回到网络配置工具的主窗口后还应该输入缺省网关和缺省域名服务器,最后点“应用”或“确定”按钮,就能够访问因特网了。
宽带ADSL拨号连接因特网
如果在家访问因特网,比较方便快捷的方式是选择宽带ADSL拨号上网。此时需要拨号软件。
在红旗Linux4.1桌面版下,可以通过开始菜单启动拨号软件,具体方法是:
【开始】→【设置】→【配置拨号网络】
拨号软件对拨号的管理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设备管理,在设备标签下进行,另一部分是连接管理,在连接标签下进行。
建立ADSL宽带连接首先要新建拨号设备,这通常是网卡。选设备标签,点击“新的”,就会出现选
择新建设备方式的对话框,点击“设备向导”,启动创建新设备的向导。
创建新设备的第一步是选择设备类型,显然,应该选择DSL设备。向导程序将提示正确,安装网卡,并提供当前可用网卡的选择窗口。一般情况下,使用默认的网卡就可以了。如果计算机安装了多块网卡,就要选择那块用来与ADSL调制解调器相连的网卡了。
选择好网卡后,设备就建好了。在设备标签中,出现了xDSL设备。
有了拨号设备,接下来应该建立连接了。选“连接”标签,点击“新的”按钮,就会出现选择新建连
接方式的对话框,点击“连接向导”,启动创建新连接的向导。
创建新设备的第一步是选择所在区域,显然,应该选择中国。第二步是选择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列表中列出了169、263等。选择“自定义”,然后单击“下一步”。向导程序将提示输入电话号码、用户名以及密码。宽度拨号并不涉及电话号码的问题,因此可以随便给一个。用户名就是帐号,输入帐号后输入正确的密码,点击“下一步”。接下来需要为此连接建立一个名字,连接的名字可以随便定,不妨设为“宽度上网”。这样新的连接就建好了。在连接标签中,出现了“宽度上网”的连接。
如果想上网,先把ADSL调制解调器打开并把它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线连好,然后打开图6-20的窗口,
在连接标签中,选中“宽度上网”,单击“连接”按钮就行了。
打开窗口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配置拨号连接时用的方法,即【开始】→【设置】
→【配置拨号连接】;另一种方法是【开始】→【应用程序】→【网络】→【拨号网络】无论哪种方法,
效果都是一样的。
Web浏览
因特网提供的信息包罗万象,覆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学科;借助因特网,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任何人或组织进行交流。在上述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万维网(WWW或Web)。Web是大批Web服务器互相连接而组成的网络,它提供多媒体服务和信息。用户可以借助被称为网络浏览器的软件来访问这些服务。浏览器有多种,但使用方法大同小异,下面以Firefox为例进行介绍。
使用浏览器
启动
要启动浏览器,可以点击快速启动工具条或桌面上的浏览器图标 ,也可以从开始菜单启动这个应
用程序:【开始】→【应用程序】→【网络】→【浏览器】
浏览器窗口分为以下几部分:
*导航工具条
*菜单条
*常用书签条
*显示窗口
注:Firefox浏览器有许多特点,在这只对它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给予简单的介绍。用户应该点击菜单栏
中的“帮助”按钮来了解更详尽的信息。
导航工具条
利用导航工具条,就可以通过网址来访问网站。例如在地址栏里输入下面的网址,就可以访问红旗
Linux的网站。
http://www.redflag-linux.com/实际上,只需键入该站点的名字,即“www.redflag-linux.com”,浏览器就能知道用户是要访问这个名字所代表的网站。点击地址栏右侧的箭头 ,将出现一个下拉菜单以显示从前被访问过的网站。可以点击列表中的标题字以进入该网站。
位于导航工具条上的按钮还有后退,前进,刷新和停止。
点击后退按钮 ,可以回到先前显示过的网页。
在点击了后退按钮之后,如果想回到刚才的网页,则可以点击前进按钮 。
点击刷新按钮 ,将使浏览器重新下载当前网页。
点击停止按钮 ,可以中止当前正在进行的网页下载。
位于导航工具条地址栏后边的是Google搜索栏。Googl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为寻找特定的
信息,你可以在搜索栏键入关键词来进行搜索,然后按回车键,搜索结果就会显示在窗口中。
菜单条
菜单条上有几个菜单按钮。点击任何一个都将打开一个下拉菜单,点击其中的选项,就可以执行对应
的操作。
“文件”按钮提供与文件有关的操作,例如网页的打印和保存、网页的打开和编辑等。
用“编辑”按钮,可以在当前的网页中查找特定的字符串,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对浏览器进行配置。
用“查看”按钮可以控制各工具条显示与否,缩放显示窗口中的文字,以及切换到全屏幕显示。点击
此按钮下的“页面源代码”选项可以看到当前页面的HTML(超文本)源代码。
“转到”按钮的功能与前面提到的导航工具条相似。
点击“转到”按钮,可以看到一个曾访问过的网站列表。点击其中的一项,就可以打开相应的网页。
点击“转到”按钮下的“历史”,就会出现历史分栏。这个分栏中列出了最近几天访问过的网页。(也
就是,曾访问过的网站列表。)
单击历史分栏的关闭按钮,可以使历史分栏消失。
可以用“书签”按钮来管理书签。可以把经常访问的网站加到书签中。若要整理这些书签,则可以选
择下拉菜单中的“管理书签”启动书签管理器。
要把书签整理到某个文件夹中,只需将相应的条目拖放到特定的文件夹中即可。要创建新的文件夹,则可以单击书签管理器窗口上方的新建文件夹。
放在“书签目录”中的书签将在常用书签条中显示。
显示窗口
显示窗口是显示网页内容的地方。可以把显示窗口切换成全屏幕显示,方法是:从菜单条上执行:
【查看 】→ 【全屏】
或者直接按< F11>键。
如果要取消全屏幕显示,则可以再次按
标签
使用Firefox浏览器的标签功能,可以在一个浏览器窗口中浏览多个网站,避免了每访问一个网站就要
启动一个浏览器窗口的麻烦。
要使用标签,可以从菜单条中执行:
【文件 】→ 【新建标签页】
或者按
如果使用标签功能打开不同的网页,这些网页就会都显示在同一个窗口下。可以点击相应的标签在各
个标签页面间进行切换。
配置浏览器
Firefox浏览器的配置是非常灵活的。要配置浏览器, 可以从菜单条中选择:
【编辑】 → 【选项】
可以通过配置,来设定每次启动浏览器时自动装入的网页;如果不希望在启动时装入任何网页,则可
以单击“使用空白页”;还可以配置默认的字体、颜色和语言,决定是否阻止弹出窗口。
通过因特网查找信息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宝库。任何信息都可以在因特网上找到。然而,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信息可以从许多网站获得,经常是同一信息的不同细节和不同方面。使用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有助于提高寻找信息的效率。
注意:从因特网上得到的信息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对的,使用时必须进行认真的鉴别。之所以
会这样,原因在于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自由传播的本,任何人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发布信息。
门户网站
术语门户网站用来指那些提供特定领域信息的网站。从门户网站以及相关链接,可以找到关于某些话
题的信息。门户网站对于不知到哪里已经以何种方式来查找相关信息的网络新手来说是十分有用的。
许多较大型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都为用户提供像门户网站那样的信息服务。因此如果用户将此设为网络浏览器的主页,一打开浏览器,该ISP的门户网页就会打开。ISP门户网站覆盖的领域主要包括一些比较通用的主题,比如购物、本外埠新闻、娱乐信息等等。
下面是几个提供一般信息和链接的门户网站:
*新浪(www.sina.com.cn)
*网易(www.163.com)
*搜狐(www.sohu.com)
搜索引擎
虽然门户网站对访问信息提供了一个引导和分类的方法,但通常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关于某些专业化
主题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一种称为搜索引擎的工具。
搜索引擎,顾名思义,用它可以查询一些主题,并获得包含此类信息的网页的链接。
常见的搜索引擎有:
*百度(www.baidu.com)
*Google (www.google.com)
*Yahoo (www.yahoo.com)
还有一些网站可使你通过一个以上的引擎进行搜索,例如:
*Search.com (www.search.com)
*Easysearcher (www.easysearcher.com)
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尽管每个搜索引擎在搜索时都使用了各自不同的技术,但无论使用何种搜索引擎,在执行一些简单的
基本的搜索时,其使用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基本搜索,只需键入关于这一主题的关键词。此后搜索引擎将返回一系列包含查询
字串中所有词的网页和资源的链接。为进一步优化搜索结果,可以继续在搜索栏内输入更加详尽的关键词。
这样再次查询,将返回较窄范围的网页,这个结果会更加精炼并贴近自己的需要。
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要义在于选择恰当的关键词,使搜索引擎的搜索尽可能有效,降低错误的匹配概
率。输入的关键词应该尽可能确切,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搜索结果。
关于如何使用各种不同搜索引擎的更多细节在它们各自的网站上都有所表述。参阅这些内容,可以学
会更高效地使用这些搜索引擎。
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关于红旗linux 桌面操作系统的评论、新闻等信息
最初,我们尝试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Linux,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词。
如搜索结果所示,反馈的信息非常粗糙,我们需要逐一浏览这些链接来核对是否包含相关信息或其链
接。如果我们提供更明确的关键词,比如 Linux 桌面,就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得到一个较好的搜索结果。但仍然比较长。
如果再明确一点儿,比如:红旗Linux 桌面 ,那么搜索将进一步细化搜索,这样得到的结果基本上就是我们想要的信息了。
获取链接地址
很多时候会需要获得某些网络资源的链接地址,即URL地址。
如果在网页上已经显示了链接地址,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更多的时候,链接地址并不会显示出来。比如图7-10中的“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如果
用鼠标指向它,鼠标指针就会变成“小手”形。单击鼠标左键,就可以访问“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
公司”的网站。但是它对应的链接地址并没有明确地显示出来。如何得到链接地址呢?还是先用鼠标指向它,当鼠标指针变成“小手”形后,单击鼠标右键,就会出现一个弹出菜单,如图7-11,点击“复制连接地址”,就得到链接地址了。
在下一次复制或剪切操作前,可以把这个链接地址粘贴到任何需要的地方。比如,可以把它粘贴到浏
览器的地址栏中,以根据这个链接地址访问相应的网页。
收听在线广播
访问rtsp协议的在线播放网站时,可能会出现"rtsp不是已注册协议"的错误。比如要在线收听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adio.com/)的在线广播节目,就会出现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先用文本编辑器创建一个文件user.js,文件内容如下:
user_pref("network.protocol-handler.external.rtsp", true);
user_pref("network.protocol-handler.app.rtsp", "/usr/local/RealPlayer/realplay");
然后,查找当前用户家目录下文件prefs.js的保存位置,并把user.js移动到prefs.js所在的目录。
执行如下命令可以直接得到prefs.js的绝对路径。
find ~/ -name prefs.js -print | gawk ´{print substr($1,1,length($1)-8)}´
假设此命令返回的结果是如下的样子:
/home/workman/.mozilla/firefox/default.1ml/3
那么移动user.js的命令就是:
mv user.js /home/workman/.mozilla/firefox/default.1ml/
最后,重新启动浏览器就能在线收听在线广播了。